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金门》
作者:石孝友〔宋代〕
山雨绝。山重冷如冰雪。窗外芭蕉三两叶。影排窗上月。醉枕惊回蝴蝶。好梦无人共说。心事悠悠芳草歇。不眠听鼠啮。
白话文翻译
山上的雨已经停了,山峦重叠,冷得像冰雪一样。窗外的芭蕉树上只剩下三两片叶子,月光的影子映在窗上。我醉卧在枕边,惊醒时看到蝴蝶飞舞。美好的梦境无人分享,我的心事悠悠,芳草已经枯萎。我辗转难眠,只能听到老鼠啮食的声音。
注释
字词注释
- 山雨绝:山上的雨已经停了。
- 山重:山峦重叠,形容山势高大。
- 冰雪:比喻天气寒冷。
- 芭蕉:一种植物,常用作庭院装饰,象征夏季的气息。
- 影排窗上月:月光的影子照在窗上。
- 醉枕:指醉卧在枕边,形容醉酒的状态。
- 蝴蝶:在这里象征梦中的美好事物。
- 好梦无人共说:美好的梦境无人分享,表达孤独感。
- 心事悠悠:心中思绪绵绵,抒发内心的忧愁。
- 芳草歇:形容芳草凋零,暗示美好的事物已经过去。
- 不眠:形容无法入睡,内心烦乱。
- 鼠啮:指老鼠啮食,表现出周围环境的宁静与孤独。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自然意象,如“山雨”、“芭蕉”、“蝴蝶”等,常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象征着季节变迁和人生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孝友,宋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作品以情感细腻、景物描写生动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关注个人的情感体验及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谒金门》创作于特定的生活环境中,诗人通过描绘雨后山景、静谧夜晚及孤独心境,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忧愁。诗中借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诗歌鉴赏
《谒金门》是一首典型的山水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与个人情感的深刻体验。开篇“山雨绝”,直接引入自然景象,给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感觉。随着“山重冷如冰雪”的描绘,诗人将冬日的寒冷和山的重叠感结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
窗外的芭蕉树与月影的结合,显示出一种宁静的美,然而“醉枕惊回蝴蝶”却又引出诗人的内心波动,仿佛美好的梦境在无情的现实中破碎。最后几句“心事悠悠芳草歇。不眠听鼠啮。”将孤独、忧愁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透出一种强烈的内心挣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体现了宋代诗人对情感与自然的深刻理解。诗中流露出的孤独和沉思,常常与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士人心态相契合,具有普遍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雨绝:开头即表明外界环境的变化,预示着一种静谧的氛围。
- 山重冷如冰雪:用“重”和“冷”来描绘山的厚重和寒冷,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感觉。
- 窗外芭蕉三两叶:芭蕉叶的稀疏象征着孤独和无情,暗示生命的无常。
- 影排窗上月:月光的影子映射在窗上,象征着宁静中的思索。
- 醉枕惊回蝴蝶:醉卧中被蝴蝶惊醒,反映出梦境与现实的交错。
- 好梦无人共说:美好的梦境无法与人分享,进一步强调孤独感。
- 心事悠悠芳草歇:心中的忧愁与无可奈何,芳草已枯,象征着曾经的美好。
- 不眠听鼠啮:辗转难眠,听到老鼠啮食声,反映出内心的焦虑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重冷如冰雪”比喻寒冷的感觉,加深了诗的氛围。
- 拟人:如“醉枕惊回蝴蝶”,赋予蝴蝶生动的形象,使梦境更具情感色彩。
- 对仗:诗中形成了一定的对称结构,如“心事悠悠”和“芳草歇”,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向往。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个人情感的深刻与复杂,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雨: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
- 芭蕉:代表夏季的生命力,同时也暗示孤独。
- 蝴蝶:象征美好的梦境与短暂的幸福。
- 鼠啮:象征生活中的琐碎与无奈,突出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山重冷如冰雪”中的“冰雪”是用来比喻什么?
- A. 温暖
- B. 寒冷
- C. 幸福
- D. 迷茫
-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孤独感?
- A. 芭蕉
- B. 蝴蝶
- C. 月光
- D. 以上都是
-
诗的最后一句中“听鼠啮”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安宁
- B. 忧愁
- C. 喜悦
- D. 无聊
答案
- B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谒金门》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及内心的情感波动,但李白的诗更侧重于历史的沉思,而石孝友的诗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