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宁川香盖寺壁》

时间: 2024-12-31 23:38:44

爱远登高尘眼开,为怜萧寺上经台。

山川谁识龙蛇蛰,

天地自迎风雨来。

柳放寒条秋已老,雁摇孤翼暮空回。

何人会得其中事,又被残花落日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留题宁川香盖寺壁
作者: 韩翃 〔唐代〕

爱远登高尘眼开,为怜萧寺上经台。
山川谁识龙蛇蛰,天地自迎风雨来。
柳放寒条秋已老,雁摇孤翼暮空回。
何人会得其中事,又被残花落日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的情景,因远方的美景而心生怜惜,尤其是在萧寺的经台上。山川之间,谁能理解龙蛇般的隐秘?自然界自有其风雨来临。柳树的寒条随秋风而落,孤雁在暮空中摇曳而归。谁能领悟其中的深意?只见残花在落日的催促下凋零。

注释:

  • 爱远:喜爱远处的景色。
  • 登高:登上高处,远望。
  • 尘眼开:尘世的眼光豁然开朗。
  • 萧寺:指风景幽静的寺庙。
  • 经台:佛教诵经的地方。
  • 龙蛇蛰:比喻隐秘而难以理解的事物。
  • 柳放寒条:柳树的寒冷枝条随风飘动。
  • 雁摇孤翼:孤雁在天空中回旋。
  • 残花落日:凋零花朵与落日的意象。

典故解析:

  • 龙蛇蛰:古代文化中,龙常被视为隐秘力量的象征,而蛇则象征潜伏之物。此处用来表达自然和人生的深奥与复杂。
  • :象征秋天的凋零与孤独,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翃,唐代诗人,以五言律诗见长。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作者可能在宁川的香盖寺游览时,因景生情,写下此题壁诗,表达对自然景色的思考。

诗歌鉴赏:

《留题宁川香盖寺壁》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作。诗人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开头两句,诗人站在高处,远眺周围的景色,尘眼开阔,似乎领悟了更多。但接下来的两句,诗人却感叹自然界的无常,山川之间的隐秘,似乎没有人能够完全理解。

接下来的柳与雁的意象,分别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孤独的感受,构建出一种秋天的萧瑟氛围。最后两句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及其短暂的感慨,残花与落日的意象交织,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美的结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及其关系的深切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爱远登高尘眼开:表达诗人对远方美景的向往与追求。
  2. 为怜萧寺上经台:在经台上感受到的怜惜与惆怅。
  3. 山川谁识龙蛇蛰:表达人生的复杂与难以理解。
  4. 天地自迎风雨来:自然的无常与变化。
  5. 柳放寒条秋已老:描绘时光流逝,秋天的悲凉。
  6. 雁摇孤翼暮空回:孤雁飞翔的意象,象征孤独与思念。
  7. 何人会得其中事:发问,反映对人生深意的困惑。
  8. 又被残花落日催:感慨生命的短暂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龙蛇蛰,形象地表达了自然与人生的隐秘。
  • 拟人:柳条似乎在“放”,赋予自然以人性。
  • 对仗:如“山川谁识”与“天地自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探索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感慨,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和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川:象征自然的壮丽与无常。
  • :象征时光流逝与孤寂。
  • :象征思念与归属。
  • 残花:象征生命的短暂与美的凋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留题宁川香盖寺壁》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韩翃
    • D. 白居易
  2. “龙蛇蛰”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秋天
    • B. 隐秘
    • C. 孤独
    • D. 繁华
  3. 诗中提到的“柳放寒条”表现了什么意象?

    • A. 春天的生机
    • B. 秋天的凋零
    • C. 冬天的寒冷
    • D. 夏天的繁茂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杜甫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 杜甫《秋夕》:在描绘秋天的凋零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的现实与忧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诗词赏析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