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营
作者: 韩翃 〔唐代〕
怀录兼就养,更怀趋府心。
晴山东里近,春水北门深。
新绶映芳草,旧家依远林。
还乘郑小驷,躞蹀县城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前途的期待与对故乡的眷恋。作者在怀念与养生的同时,更加渴望前往朝廷的心情。晴朗的天气使得山水都显得特别近,春水流淌使得北门显得格外深远。新绶带在芳草上闪烁,旧家的影子依稀在远处的树林中。最后,诗人乘坐着郑小驷,缓缓走过县城的阴影之中。
注释:
- 怀录:指思念亲人或故乡的情感。
- 趋府心:指向朝廷奔走的心情,表现出对仕途的向往。
- 晴山东里近:天气晴朗,山水看起来近在咫尺。
- 春水北门深:春天的水流使北门显得更加幽深。
- 新绶:新任官员的绶带,象征着荣升。
- 芳草:指春天的草,生机勃勃。
- 旧家:故乡或老家。
- 郑小驷:一种小而快的马,象征着快速前进。
- 躞蹀:形容马走路的声音,带有轻快的感觉。
- 县城阴:指县城的阴影,可能暗示着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翃,字仲明,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不明。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和抒发个人情感。因担任过一些官职,诗中常流露出对仕途的思考与对故乡的眷念。
创作背景:
《送营》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对仕途的憧憬与对故乡的思念交织之时。诗中反映了唐代士人的心态,他们在追求仕途的同时,也常常怀念起自己的故乡。
诗歌鉴赏:
《送营》是一首典型的唐代诗作,展现了韩翃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和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期待和对故乡的思恋。开头两句“怀录兼就养,更怀趋府心”,将诗人内心的矛盾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既有对亲友的挂念,也有对仕途的渴望。这种情感的交织,在后面描绘的自然景象中得到了升华。
诗中“晴山东里近,春水北门深”,通过对晴朗天气和春水的描写,营造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表现出诗人心中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同时,诗人通过“新绶映芳草”一语,巧妙地将个人的荣升与春天的生机结合在一起,暗示着新生活的开始。
最后两句“还乘郑小驷,躞蹀县城阴”,则表现了诗人即将离开故乡的情景。乘马行驶在县城阴影之中,仿佛暗示着对故乡的依依不舍。这种情感在唐诗中非常常见,尤其是在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美景的交融时,韩翃的诗作尤为出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怀录兼就养: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个人生活的关心。
- 更怀趋府心:更加强烈的对朝廷和仕途的渴望。
- 晴山东里近:描绘出明朗的天气,山景显得近在眼前,象征着美好的未来。
- 春水北门深:春水流淌,让北门显得深沉,暗示着对未来的思考与忧虑。
- 新绶映芳草:新绶带照映在芳草之上,画面美丽,象征着荣升与希望。
- 旧家依远林:旧家在远处的树林中,表现出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 还乘郑小驷:乘坐郑小驷,意味着出发,暗示着离别。
- 躞蹀县城阴:形象地描绘出马走过县城的情景,带有一丝不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新绶与芳草相映,象征着荣升与春天的新生。
- 拟人:通过“春水北门深”赋予春水以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较为工整,体现了唐诗的对仗美。
主题思想:
该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未来的期待与对故乡的思念交织,反映了士人对仕途的追求与对亲人的牵挂,表现出一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晴山:象征着明朗与希望。
- 春水:代表生机与生命的延续。
- 新绶:象征着荣誉与地位的提升。
- 芳草:代表着青春与生机。
- 旧家:故乡的象征,表达思乡之情。
- 郑小驷:象征着前进的动力与速度。
- 县城阴:暗示故乡的离别与不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韩翃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
诗中“新绶映芳草”中的“新绶”是什么的象征? a) 生活
b) 荣升
c) 思乡 -
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喜悦与幸福
b) 对未来的期待与对故乡的思念
c) 旅行的乐趣
答案:
- b) 唐代
- b) 荣升
- b) 对未来的期待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壮志凌云的情怀,与韩翃的《送营》在情感基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对未来的期待与对故乡的眷恋。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则通过清晨的描写展现了人生的短暂和时间的流逝,与韩翃的作品在对时间的感悟上展现了不同的视角。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