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李侍御赴徐州行营
作者: 韩翃 〔唐代〕
少年兼柱史,东至旧徐州。
远属平津阁,前驱博望侯。
向营淮水满,吹角楚天秋。
客梦依依处,寒山对白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年轻的李侍御担任重要职务,前往旧日的徐州。徐州远在平津阁的辖区内,李侍御的前头是博望侯。如今淮水已满,号角声在楚天的秋空中回荡。客人的梦依旧在那依依不舍的地方,寒冷的山峦映衬着白色的楼阁。
注释:
- 少年:年轻人,指李侍御。
- 柱史:古代官职,负责记录的重要官员。
- 徐州:地名,古代的一个州,位于今江苏境内。
- 平津阁:指的是一个官署或府邸,负责平津地区的事务。
- 博望侯:指的是前驱的博望侯,可能是历史上的某位名将。
- 淮水:指的是淮河,水量丰盈。
- 楚天:指楚国的天空,这里泛指南方的天空。
- 客梦:旅客的梦境,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寒山:指的是寒冷的山。
- 白楼:指的是白色的楼阁,象征着一种清雅的意境。
典故解析:
“博望侯”指的是历史上有名的将领,可能与刘备有关。诗中提到的“寒山”和“白楼”则描绘了诗人对远方旅途的感怀与思念,表达出一种对离别的惆怅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翃,字君平,唐代诗人,以五言绝句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之美。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侍御赴徐州行营之际,诗人对其友人的离去感到惋惜,同时也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送李侍御赴徐州行营》是一首表现友人离别之情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李侍御的旅途,表达了他对朋友的不舍与祝福。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友人的关切,又有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
开头两句“少年兼柱史,东至旧徐州”,直白地描绘了李侍御的身份与目的地,简单却具信息量。接下来的“远属平津阁,前驱博望侯”,则通过历史典故,提升了诗的厚重感,显示出李侍御的地位与重任。
“向营淮水满,吹角楚天秋”,这一句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描写,淮水的丰盈与楚天的秋意相辅相成,渲染了离别的氛围,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最后一句“客梦依依处,寒山对白楼”,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思乡之情,白楼的清雅与寒山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与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少年兼柱史":描绘了李侍御年轻而又担任重要职务的形象。
- "东至旧徐州":说明他的目的地,带有一丝怀旧之情。
- "远属平津阁":展示了他即将前往的官府,暗示着责任与使命。
- "前驱博望侯":引入历史人物,增加诗的文化内涵。
- "向营淮水满":描绘自然,传达出秋水丰盈的景象。
- "吹角楚天秋":用声音与视觉结合,增强了秋天的气氛。
- "客梦依依处":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不舍。
- "寒山对白楼":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结合,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淮水的丰盈比作旅途的波澜。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旅途的自然景色与离别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惋惜与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而深邃。
意象分析:
- 少年:象征着活力与前途。
- 淮水:代表着旅途的波动与生命的流动。
- 楚天:暗示着南方的文化与情感。
- 寒山:象征着孤独与寂寞。
- 白楼:传达出一种清静与雅致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韩翃的《送李侍御赴徐州行营》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对故乡的思念
- B. 对自然的赞美
- C. 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
诗中提到的“博望侯”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刘备
- B. 曹操
- C. 诸葛亮
-
诗中的“淮水满”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
- A. 秋天的丰盈
- B. 冬天的寒冷
- C. 夏天的炎热
答案:
- C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y 王勃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送友人》与韩翃的《送李侍御赴徐州行营》都表现了送别的情感,但李白的诗更多表现了对友人的豪情壮志,而韩翃的诗则更具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的描写。两者在情感表达上互为映衬,展现了不同风格的离别之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