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

时间: 2024-12-31 02:17:00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白话文翻译:

长长的竹席迎着清风早已铺好,空荡荡的城中映照着淡淡的月光。
秋天的星河里有一只孤雁飞过,夜晚的村庄传来千家砧杵的声响。
节气看来应该是晚了,我的心情却也迟迟无法入眠。
以往吟唱的美妙诗句,不知不觉中已被乌鸦的鸣叫打断。

注释:

  • 长簟:长竹席,表示清凉舒适的环境。
  • 迎风:迎着风,突出清新的感觉。
  • 空城:指无人的城,暗示孤独。
  • 澹月华:淡淡的月光,形容月光清幽。
  • 星河:银河,代表秋天的夜空。
  • 秋一雁:秋天飞过的一只雁,象征孤独与思乡。
  • 砧杵:砧板和杵,指的是家庭生活的忙碌。
  • 节候:节气和季节,指时间的流逝。
  • 心期卧亦赊:心里希望能早点入睡,但又觉得难以实现。
  • 秀句:美妙的诗句,表达作者对诗歌的热爱。
  • 鸣鸦:乌鸦的叫声,代表夜晚的安静被打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翃(约公元680年-公元754年),字君远,号青溪,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韩翃的诗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善于表达个人情感及对自然的思考。

创作背景:

《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写于一个秋夜,作者感受到秋天的孤寂和思乡之情,因而作诗回应朋友的赠诗,表达了对秋夜的感受以及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宁静场景,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竹席迎风的清凉、月光的淡雅、银河的壮丽以及乡村的生活气息。诗中通过“长簟迎风早”表现出诗人内心的闲适,却又因“空城澹月华”传达出一种孤独感。孤雁飞过星河,朦胧的意象映射出心中思乡的情绪。

“砧杵夜千家”则是对乡村生活的描绘,夜晚的宁静中透出温暖的人间烟火。随着“节候看应晚”的出现,诗人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内心的惆怅愈发显露。最后一句“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不仅表达了诗人在秋夜中写诗的情景,也反映了创作与生活的交织,乌鸦的鸣叫打断了他的思绪,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孤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秋夜的美丽与孤独,折射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长簟迎风早:清晨,竹席迎风,带来一丝凉意,表现出初秋的清新。
  2. 空城澹月华:无人的城中,映照出淡淡的月光,传达出孤独的气氛。
  3. 星河秋一雁:秋天的星空中,孤雁飞过,象征着思乡和孤独。
  4. 砧杵夜千家:夜晚的乡村,砧杵声声,体现了人们忙碌的生活。
  5. 节候看应晚:时节似乎已晚,表明时间流逝的无情。
  6. 心期卧亦赊:内心渴望早些入睡,却因思绪不宁而难以实现。
  7. 向来吟秀句:过去常吟唱的美妙诗句,显示出作者对诗歌的热爱。
  8. 不觉已鸣鸦:不知不觉中,被乌鸦的鸣叫打断,表现出对宁静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星河”比喻秋夜的星空,展现出浩瀚的意象。
  • 拟人:将“砧杵”与“千家”结合,赋予生活以生动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秋夜的细腻观察与感受,展现了孤独、思乡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长簟:象征清凉与宁静,映衬出诗人的闲适心境。
  • 月华:代表孤独与思索,营造出夜晚的氛围。
  • 孤雁:象征思乡与孤独,表现出诗人的情感状态。
  • 砧杵:体现人间烟火,表现出生活的忙碌与温暖。
  • 鸣鸦:象征打断宁静,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长簟迎风早”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 A. 寒冷的冬天
    • B. 清凉的秋天
    • C. 炎热的夏天
    • D. 温暖的春天
  2. “节候看应晚”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期待
    • C. 惆怅
    • D. 无聊
  3. 诗中提到的“鸣鸦”象征着什么?

    • A. 喜悦
    • B. 宁静被打破
    • C. 生活的忙碌
    • D. 友情的温暖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作品,表达了思乡情绪。
  • 《夜泊牛津》:杜甫的诗作,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与思考。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杜甫在诗中同样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韩翃的孤独感相呼应。两首诗都通过夜景描绘内心情感,展现出秋夜的深邃与思乡的情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