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九日诗》

时间: 2025-01-06 11:12:41

三径就荒陶令宅,两峰高并杜翁情。

悲秋不奈黄花好,落帽谁怜白发生。

远岫薄云收细雨,晚林丹叶弄新晴。

登临府仰寰区隘,欲驾风轮更上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人九日诗 李廌 〔宋代〕

三径就荒陶令宅,两峰高并杜翁情。 悲秋不奈黄花好,落帽谁怜白发生。 远岫薄云收细雨,晚林丹叶弄新晴。 登临府仰寰区隘,欲驾风轮更上征。

白话文翻译:

三条小径已经荒芜,那是陶渊明的故居,两座山峰高高并立,寄托着杜甫的情怀。 悲秋的心情无法抵挡黄花的美丽,落帽之时,谁会怜惜我头上的白发。 远处的山峰被薄云遮挡,细雨停歇,傍晚的树林中,红叶在晴朗的天空下摇曳。 登上高处俯瞰,世界显得狭小,我渴望驾驭风轮,继续向上征程。

注释:

  • 三径就荒陶令宅:三径,指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提到的三条小径,象征隐居之地。陶令,指陶渊明,因其曾任彭泽令。
  • 两峰高并杜翁情:两峰,可能指具体的两座山峰,也可能象征杜甫诗中的高山意象。杜翁,指杜甫。
  • 悲秋不奈黄花好:悲秋,指秋天带来的哀愁感。黄花,指菊花,秋天盛开,常与悲秋情感联系。
  • 落帽谁怜白发生:落帽,指脱帽,可能暗指年老或失意。白发生,指头发变白,象征衰老。
  • 远岫薄云收细雨:远岫,远处的山峰。薄云,轻薄的云层。收细雨,指雨停。
  • 晚林丹叶弄新晴:晚林,傍晚的树林。丹叶,红叶。弄新晴,指在晴朗天气中摇曳。
  • 登临府仰寰区隘:登临,登高望远。府仰,俯仰,指上下观察。寰区隘,指世界显得狭小。
  • 欲驾风轮更上征:风轮,可能指风车或风帆,象征远行或上升。更上征,继续向上征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廌(生卒年不详),字公垂,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此诗可能是在重阳节(九日)与人唱和之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创作背景: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古时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习俗。诗人在这天与人唱和,可能是在登高望远时,触景生情,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慨。诗中“三径就荒陶令宅”和“两峰高并杜翁情”分别借用了陶渊明和杜甫的典故,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前贤的敬仰。“悲秋不奈黄花好”和“落帽谁怜白发生”则抒发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无奈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最后两句“登临府仰寰区隘,欲驾风轮更上征”则表达了诗人渴望超越现实,追求更高境界的愿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径就荒陶令宅”:借用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 “两峰高并杜翁情”:借用杜甫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前贤的敬仰。
  3. “悲秋不奈黄花好”:抒发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无奈。
  4. “落帽谁怜白发生”: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5. “远岫薄云收细雨”:描绘了远山的景色,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6. “晚林丹叶弄新晴”:描绘了傍晚树林的景色,营造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7. “登临府仰寰区隘”: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感受。
  8. “欲驾风轮更上征”:表达了诗人渴望超越现实,追求更高境界的愿望。

修辞手法:

  • 借用典故:通过借用陶渊明和杜甫的典故,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 比喻:“风轮”比喻远行或上升,形象生动。
  • 对仗:“三径就荒陶令宅,两峰高并杜翁情”等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前贤的敬仰,以及渴望超越现实,追求更高境界的愿望。

意象分析:

  • 三径:象征隐居之地。
  • 两峰:象征高山,寄托情怀。
  • 黄花:象征菊花,与悲秋情感联系。
  • 白发生:象征衰老。
  • 远岫:象征远处的山峰。
  • 晚林:象征傍晚的树林。
  • 风轮:象征远行或上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三径就荒陶令宅”借用了谁的典故? A. 陶渊明 B. 杜甫 C. 李白 D. 王维

  2. 诗中“两峰高并杜翁情”借用了谁的典故? A. 陶渊明 B. 杜甫 C. 李白 D. 王维

  3. 诗中“悲秋不奈黄花好”中的“黄花”指的是什么花? A. 梅花 B. 菊花 C. 桃花 D. 荷花

  4. 诗中“欲驾风轮更上征”中的“风轮”比喻什么? A. 风车 B. 风帆 C. 远行或上升 D. 风力

答案:1. A 2. B 3. B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与李廌《和人九日诗》:都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杜甫《望岳》与李廌《和人九日诗》:都借用了高山意象,寄托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陶渊明集》
  • 《杜甫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