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朱梦初残夜未残,橘黄灯静散微寒。卧听枯树舞姗姗。休恨布衾凉似铁,且看窗外月如环。龙沙万里几人还。
白话文翻译:
梦中的红色余影刚刚消散,夜还未完全结束,橘黄色的灯光静静地散发着微微的寒意。我卧床听着枯树在寒风中轻轻摇曳。不要怨恨那凉如铁的被子,且看窗外的月亮多么圆润。龙沙远在万里之外,又有几人能回到这里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朱梦:指梦境中的美好景象。
- 姗姗:形容动作缓慢,优雅。
- 布衾:指布做的被子。
- 龙沙:指遥远的地方,象征着故乡或归宿。
典故解析:
- 月如环:暗指月亮的圆润,象征团圆和美好。
- 龙沙:在古诗中,常用于比喻远方的故乡或理想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世昌(1872年-1945年)是近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生活在清末民初。他的诗歌多表现人生哲理与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自然,常有淡淡的忧伤。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吴世昌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故乡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鉴赏:
《浣溪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考。诗的开头“朱梦初残夜未残”即刻引人入胜,表现了梦境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接着,诗人用“橘黄灯静散微寒”描绘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寒意的氛围,营造了深夜思索的情景。接下来的“卧听枯树舞姗姗”将视角转向窗外,枯树在风中摇曳,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诗人以“休恨布衾凉似铁”来表达对现实的接受,似乎在劝慰自己不要对生活的艰辛感到怨恨,而是要以一种淡然的态度去面对。最后一句“龙沙万里几人还”更是引发了对归属感的深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旅途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邃,既有对生活的感悟,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无奈与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朱梦初残夜未残:梦境中的美好即将消散,而夜晚仍未结束,暗示着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橘黄灯静散微寒:灯光微弱且带着寒意,象征孤独的夜晚。
- 卧听枯树舞姗姗:诗人躺在床上,听见外面枯树在风中摇曳,传递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休恨布衾凉似铁:对被子的冷却感到无奈,暗示着生活的艰难。
- 且看窗外月如环:转而欣赏窗外的月亮,带来一丝温暖与希望。
- 龙沙万里几人还:感叹归属感的缺失,思念故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环,表达其圆润与美好。
- 拟人:枯树“舞姗姗”,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
- 对仗:整首诗结构严谨,句式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诗人在孤寂中感悟人生,内心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梦: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 灯:代表孤独与寒冷的夜晚。
- 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 月:象征团圆与理想的归宿。
- 龙沙:遥远的故乡或理想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的开头“朱梦初残夜未残”中的“朱梦”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梦境
B. 现实生活
C. 过去的回忆 -
“且看窗外月如环”中“月如环”指的是什么?
A. 月亮很亮
B. 月亮的形状
C. 月亮的颜色 -
诗人对“布衾”的感受是:
A. 热乎乎的
B. 凉如铁的
C. 软绵绵的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
诗词对比:
- 比较吴世昌的《浣溪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二者都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但吴世昌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对现实的接受,而李清照则更多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感伤。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人吴世昌研究》
-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