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泪湿红笺第几行,
书成翻自意凄惶。
黄花寂寞过重阳。
雨歇梧桐风影冷,
灯残帘幕月痕黄。
可怜音信又微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泪水浸湿了红色的信纸,不知写了多少行,写完后又感到十分凄凉。黄花(菊花)已经在重阳节过后显得孤寂。雨停了,梧桐树下的风影冷冷清清,灯光微弱,帘幕上留有月光的痕迹。可怜的是,彼此的音信又变得模糊不清。
注释
- 红笺:指红色的信纸,古代常用于书信,寓意情感的寄托。
- 重阳: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一个传统的节日,象征着思念和孤独。
- 梧桐:一种树木,常与秋天的凄凉和思念相关。
- 灯残帘幕:形容夜晚昏暗的灯光和窗帘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气氛。
- 音信微茫:指音信稀少,联系不畅,表达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燕婷,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而著称。她的作品多关注生活中的细微情感,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的结合,反映了对逝去时光和失去联系的惆怅。面对黄昏和孤独,诗人感受到深深的思念与无奈。
诗歌鉴赏
《浣溪沙 其二》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开头的“泪湿红笺”便引入了一种悲伤的氛围,信纸的湿润象征着情感的流露,感受到一种无以言表的凄凉。接着提到“黄花寂寞过重阳”,不仅是对节令的描写,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重阳节是一个象征团圆的日子,但在此却显得孤独无依,显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
“雨歇梧桐风影冷”,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寒冷与孤寂。雨停了,梧桐树的风影显得更加冷清,使得整个场景都弥漫着一种孤独的气息。接着,微弱的灯光和帘幕上的月痕,营造出一种阴郁而又温柔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思念的情感。
最后一句“可怜音信又微茫”,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于彼此音信稀少的无奈与惆怅。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藏着深沉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可奈何的孤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泪湿红笺第几行:开篇提到泪水浸湿了信纸,暗示了思念和忧伤的情感。
- 书成翻自意凄惶:写完信后,心中感到凄凉无奈,情感的流露。
- 黄花寂寞过重阳:黄花(菊花)在重阳节后显得孤寂,象征着节日的孤独。
- 雨歇梧桐风影冷:描绘秋天的寂静,增添了诗的孤独氛围。
- 灯残帘幕月痕黄:夜晚的灯光昏暗,窗帘上残留的月光,增强了思念的情感。
- 可怜音信又微茫:最后一句总结情感,表达音信匮乏的悲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泪湿红笺”比喻思念的深重。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如“梧桐风影冷”。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孤独和思念的情感,反映了人们在特定时节对往事的追忆与对亲人的思念,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意象分析
- 红笺:象征着情感的寄托与思念。
- 黄花:与重阳节相关,象征孤独与思念。
- 梧桐:秋天的象征,代表凄凉和孤独。
- 灯光与月痕:暗示着夜晚的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红笺”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信纸
B. 红色的花
C. 红色的衣服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节日是__。
-
判断题:诗的情感基调是欢快的。 (对/错)
答案
- A
- 重阳节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思念之情,情感细腻,意象丰富。
- 苏轼《水调歌头》:虽主题不同,但同样用自然景物表现内心感受,情感深沉。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现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