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前词意有未尽,更拈此调,得四解 其三》
时间: 2025-01-10 10:23: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月啼鹃泣翠屏。
晓风飞燕蹴红英。
江南春色可怜人。
积恨赴波终化泪,
和愁到地总无声。
不辞憔悴惜倾城。
白话文翻译:
夜晚的明月下,杜鹃似乎在为我哭泣,泪水像翠绿色的屏风一样。
清晨的微风中,燕子在红色花朵上轻轻跳跃。
江南的春色令人心生怜惜。
积蓄的仇恨如同流水,最终化作泪水,
心中的忧愁虽重,却无声无息地落到大地。
我宁愿为这倾城之貌而憔悴,也不愿辜负这份情感。
注释:
- 啼鹃:杜鹃鸟的叫声,常被用来象征离愁别绪。
- 翠屏:指山水之间的青翠屏障,意指自然的美景。
- 蹴红英:指燕子飞掠过盛开的红花。
- 积恨:长久积累的恨意。
- 赴波:奔向水波的意思,象征着恨意的流逝。
- 和愁:与愁苦相伴,形容忧愁的沉重。
典故解析:
- 杜鹃啼血:古诗中常用杜鹃的啼声来表达人们的悲伤与离愁。
- 江南春色:江南地区以其温暖的气候和秀丽的自然景观著称,常被用来描绘美好的春天,反衬人物的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荣法,近代诗人,风格清新脱俗,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情,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特定的历史阶段,可能反映了诗人对个人情感的思索与对时事的感怀,借助自然景象抒发内心的愁苦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浣溪沙》通过夜月、啼鹃、春色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开篇就以“夜月啼鹃泣翠屏”点明了情感的沉重,夜晚的月光与杜鹃的啼叫交织在一起,渲染出一种孤独与忧伤的氛围。接着,清晨的燕子轻轻“蹴红英”,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却在这里与前面的悲伤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复杂。
“江南春色可怜人”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怜惜,然而在这美好之中,诗人却感受到深深的忧愁。接下来的“积恨赴波终化泪”,用流水比喻心中的积怨,最终化为无声的泪水,意在表达情感的无奈与消逝。
最后一句“不辞憔悴惜倾城”,道出了诗人对美的眷恋和对情感的执着。即使为之憔悴,依然愿意珍惜这份倾城之美,显得格外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月啼鹃泣翠屏”:夜晚的明月、杜鹃的啼叫,形成了一幅悲凉的画面,暗示着心中的悲伤。
- “晓风飞燕蹴红英”:清晨的微风中,燕子轻快地飞舞,形成了生机勃勃的场景,与前句的悲伤形成对比。
- “江南春色可怜人”:春色虽美,却让人心生怜惜,暗含对美好事物的无奈。
- “积恨赴波终化泪”:长久的仇恨最终化为泪水,表达了情感的流逝与无奈。
- “和愁到地总无声”:心中的忧愁落到大地,也无声无息,表达了深沉的哀伤。
- “不辞憔悴惜倾城”:宁愿为美好的情感而憔悴,也不愿辜负这份倾城之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形成强烈的画面感。
- 拟人:将杜鹃的啼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如“积恨赴波”与“和愁到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情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内心痛苦的无奈。诗中融合了春天的美丽与个人的哀愁,最终形成了一种复杂而又深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夜月:象征孤独与思念。
- 啼鹃:代表离愁与哀伤。
- 晓风: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红英:美好的爱情与情感。
- 江南春色:美好而又令人心生怜惜的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夜月啼鹃泣翠屏”中的“翠屏”指的是什么? A. 山水的屏障
B. 诗人的心情
C. 颜色的搭配
D. 诗的意境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积恨赴波终化泪”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恨意的流逝
B. 爱情的甜蜜
C. 生活的艰辛
D. 自然的美好
答案:A -
诗的最后一句“不辞憔悴惜倾城”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爱情的放弃
D. 对人生的思考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诗词对比:
-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袁荣法的作品更倾向于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而李清照的作品则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
- 柳永的《雨霖铃》同样表达了离愁别绪,但其语言更为直白,情感表达更为激烈。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