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西石人》
时间: 2025-01-14 15:47: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镇西石人
作者: 邓芑州 〔近代〕
路逢玉塞翁,箕踞谈轶事。
镇西有八景,鼍城现海市。
烟柳与雪松,淡泊非奇异。
道旁两石人,屹立寒林际。
霜痕留髻鬟,苔纹缀眼鼻。
形象本天生,刻划颇有致。
前朝胡氛侵,汉军十万至。
夜里迷失途,此石解人意。
相引出山坳,杀敌战皆利。
凯旋铙吹喧,戍卒俱赏赐。
光耀及舆台,此君若遗弃。
故垒土花黄,空壕沙草翠。
日暮角声衷,潸然滴清泪。
白话文翻译
在路上遇见了玉塞翁,他坐在那里谈论各种轶事。镇西有八大名景,鼍城的景象如同海市蜃楼。烟雾缭绕的柳树和雪白的松树,淡雅而不奇特。路旁有两座石人,屹立在寒冷的林间。霜痕留在了发髻上,苔藓缠绕着它们的眼睛和鼻子。它们的形象本是自然生成,雕刻得颇有韵味。前朝的胡人侵扰,汉军曾有十万之众。夜里迷失方向,这石人仿佛能解人心意。它们引导人们走出山坳,杀敌打仗皆能得胜。凯旋之时铙声喧天,戍卒都获得了赏赐。光辉照耀到车台,若是抛弃这石人,岂不是太可惜。故垒上土花泛黄,空壕的沙草翠绿。日暮时分角声悲切,潸然泪下满脸愁苦。
注释
- 玉塞翁:指的是玉塞的老人,传说中的人物,象征智慧。
- 鼍城:鼍城是某地名,可能指代某个著名的景点。
- 霜痕:指石人表面上的霜冻痕迹。
- 髻鬟:古代妇女的发髻。
- 胡氛:指外族的侵扰,通常指北方的胡人。
- 戍卒:指守边的士兵。
- 舆台:车台,指代皇帝或贵族的车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芑州,近代诗人,生于清末,卒于民国,擅长古体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感慨,风格清新典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战乱时期,诗人通过描绘镇西的景色和石人的形象,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士兵英勇的感慨,寄托了对家国的思考。
诗歌鉴赏
《镇西石人》是邓芑州的一首抒情古诗,诗中通过路遇玉塞翁的设定,引出对镇西风景的描绘,表现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沉思考。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观的同时,交织着历史的印记,尤其是对胡人侵扰的回忆,带有一种历史的悲壮感。石人作为诗中的重要意象,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对士兵的敬仰,它们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和牺牲。诗的最后以“日暮角声”结尾,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哀伤,似乎在告诫人们珍惜现在,铭记历史。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展现出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多地融合了对家国命运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提到“路逢玉塞翁”,引入了一个富有智慧的老人形象,暗示接下来将有有趣的故事发生。
- 第二句提到“镇西有八景”,展示了诗人对故乡美景的热爱与怀念。
- 第三句通过“烟柳与雪松”描写了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淡泊的情怀。
- 第四句描述石人屹立的姿态,给人一种坚韧的感觉。
- 后面的句子逐渐引入历史背景,从胡人侵扰到汉军的英勇,描绘了历史的交错。
- 最后几句通过“日暮角声”表达了对历史的沉思和对未来的无限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鼍城现海市”,用“海市蜃楼”的意象比喻风景的虚幻美。
- 拟人:石人被赋予了“解人意”的能力,使得它们具备了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如“凯旋铙吹喧,戍卒俱赏赐”,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表达了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人:象征历史的沉重和文化的传承。
- 玉塞翁:象征智慧与人生哲理。
- 霜痕、苔纹:象征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迁。
- 凯旋:象征胜利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玉塞翁”象征什么?
- A. 智慧
- B. 战争
- C. 自然
-
诗中提到的“石人”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象征胜利
- B. 象征历史和文化
- C. 象征财富
-
诗的最后一句“潸然滴清泪”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伤感
- C.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登高》:杜甫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对比
邓芑州的《镇西石人》与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邓的作品更多融入了历史感和对士兵的敬仰,而李白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主题与情感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近代诗人邓芑州研究》
- 《古诗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