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步山登青云塔周览鉴海之胜次明倪公尚忠石刻韵 其一》

时间: 2025-01-19 12:25:57

碧鉴弯环注上流,凤林苍翠满城头。

两峰左右收沧海,一柱西南峙广州。

云路未遥偏锁塔,神山得步便登楼。

当年经始需民力,遗筑今知有远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碧鉴弯环注上流,
凤林苍翠满城头。
两峰左右收沧海,
一柱西南峙广州。
云路未遥偏锁塔,
神山得步便登楼。
当年经始需民力,
遗筑今知有远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青云塔周围的美丽风光。碧绿的湖水环绕着上游,城头上满是苍翠的凤凰树林。两座山峰把海洋收拢在左右,一根高柱直立在西南,屹立在广州。云路虽不遥远,但塔却被锁住,登上神山便能直达楼顶。回想当年修建这座塔时,确实需要民众的力量,而如今的遗迹则显露出远大的谋划。

注释:

  • 碧鉴:指碧绿的湖水。
  • 凤林:指生长着凤凰树的树林,象征美好。
  • 沧海:指广阔的海洋。
  • 云路:比喻通往塔的路。
  • 神山:具有神秘色彩的山,可能暗指青云塔所处的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文诰(清代),字仲明,号文韬,生于江南,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山水景色,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文诰游览青云塔时,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历史的感慨,反映了清代文人对山水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青云塔为中心,描绘了周边的自然景观,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山水的和谐美。首句中的“碧鉴”与“上流”营造了清澈的湖水与流动的河流,给人以宁静之感。接下来的“凤林苍翠满城头”则将自然景观与城市相结合,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诗中两峰的描写,既是自然的高耸,也象征着人类的追求和梦想。后半部分提到的“云路未遥偏锁塔”,透露出对美好景象的期待与向往,而“当年经始需民力”则揭示了建设背后的艰辛,让人对历史有了更深的反思。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自然的壮阔,也有对人文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碧鉴弯环注上流:湖水清澈,环绕着上游的景色。
  • 凤林苍翠满城头:凤凰林郁郁葱葱,环绕在城头。
  • 两峰左右收沧海:两座山峰把大海收拢在左右,形成一种壮观的景象。
  • 一柱西南峙广州:一根高柱直立于西南的广州,象征着地标性建筑。
  • 云路未遥偏锁塔:尽管通向塔的云路并不遥远,但它却被封锁。
  • 神山得步便登楼:只要走上神山,便能抵达塔楼。
  • 当年经始需民力:往昔的修建需要人力。
  • 遗筑今知有远谋:今日的遗址显示出当时的远见卓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碧鉴”比喻湖水。
  • 对仗:如“云路未遥偏锁塔”,上下句对仗工整。
  • 意象:通过山峰、湖水等意象传达自然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青云塔周围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与历史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人类建设与自然和谐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鉴:象征自然的清澈与美丽。
  • 凤林:象征繁荣与生机。
  • 两峰:象征雄伟与坚定。
  • 云路:象征前往理想与希望的道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碧鉴”指的是什么? A. 湖水
    B. 山峰
    C. 城市

  2. 诗中提到的“凤林”象征什么? A. 贫穷
    B. 美好
    C. 痛苦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历史的遗忘
    B. 对自然的赞美与思考
    C. 对人类的批判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王文诰的诗更加注重人文历史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加强调自然的壮丽与个人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