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正煖休嫌夜雨来,
恐花乘煖一齐开。
不然何事东风意,
容易吹香与碧苔。
白话文翻译
正是温暖的季节,不要嫌弃夜里的雨水;
恐怕花儿趁着温暖一起盛开。
否则,东风的情意又是什么呢?
它轻易地将花香吹散到碧绿的苔藓上。
注释
- 正煖:正是温暖的时节。
- 嫌:嫌弃,抱怨。
- 夜雨:夜间的雨水。
- 乘煖:趁着温暖的时机。
- 东风意:东风的情意,指春季东风带来的温暖和生机。
- 容易:轻易,容易。
- 吹香:吹散花香。
- 碧苔:碧绿的苔藓,常用来形容春天的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子昂,号南野,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张镃的作品常蕴含哲理,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玉照堂观梅二十首》是张镃在观梅时创作的一组诗作,该诗描绘了梅花在温暖春季中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热爱以及对春天的期待。这首诗或许是在经历了寒冷的冬季后,诗人对春暖花开的渴望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季夜雨后的梅花,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命的热爱。首句“正煖休嫌夜雨来”表达了诗人对即将来临的春天的期待,尽管夜雨可能会带来一些阴郁,但在温暖的季节中,诗人仍然希望能迎来花开的喜悦。这句中,“正煖”二字不仅点出时节的变化,也暗示了自然周期的规律。
接下来的“恐花乘煖一齐开”则表达了诗人对花开盛景的期盼,仿佛在担忧夜雨可能会影响梅花的绽放。这里的“乘煖”用得恰到好处,既传达出温暖的魅力,又增添了一丝紧迫感,显示出对春天美好瞬间的珍惜。
最后两句“不然何事东风意,容易吹香与碧苔”则以反问的方式深化了主题。东风是春天的象征,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然界的变化和生命的脆弱,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春天的美好。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之余,更蕴含了对生命和时光的哲学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正煖休嫌夜雨来”:在温暖的季节里,不要因夜雨而感到厌烦。这里的“正煖”强调了春季的到来,而“嫌”则表现了人们对于天气变化的微妙情感。
-
“恐花乘煖一齐开”:担心花儿趁着温暖一起盛开。此句不仅表达了对花开时机的期待,还蕴含了对自然规律的理解。
-
“不然何事东风意”:否则,东风的情意又是什么呢?这句通过反问,进一步引出对春天的思考,强调了自然变迁中的美好。
-
“容易吹香与碧苔”:轻易地将花香吹散到碧绿的苔藓上。此句不仅描绘了春日的气息,更隐喻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东风比喻为春天的情意,体现了自然与情感的融合。
- 拟人:将花与东风赋予情感,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界的灵动。
- 对仗:如“正煖”和“夜雨”,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自然美好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之美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代表着春天的到来。
- 东风:春天的代名词,象征着温暖与生机。
- 夜雨:自然界的变化,暗示着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 碧苔:象征春日的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正煖”指的是哪个季节?
- A. 冬季
- B. 春季
- C. 夏季
- D. 秋季
-
诗人对夜雨的态度是:
- A. 喜欢
- B. 嫌弃
- C. 无所谓
- D. 不明确
-
“东风意”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冬天的寒冷
- B. 春天的温暖
- C. 夏天的炎热
- D. 秋天的凉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将张镃的这首诗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张镃更注重描绘自然景象和生机,而李白则通过饮酒抒发个人情感,表现出不同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张镃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