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林方沈氏居》
时间: 2025-01-19 15:47: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林方沈氏居
作者: 张镃 〔宋代〕
路转苍湾静者家,
抱墙壁修竹舞檐斜。
佛灯镜照无尽像,
书馆池栽成行花。
粗有田园真可乐,
不维车服更何加,
晚来清致因閒取,
非故邀君一煮茶。
白话文翻译:
在苍翠的湾岸,转过小路便是静谧的居所,
高耸的竹子环抱着墙壁,轻舞着斜斜的屋檐。
佛灯的光辉映照着无尽的佛像,
书馆的池塘边栽种了一行行的花。
拥有一些田园生活,真是令人快乐,
不需要车马的奢华,生活又何必多加?
傍晚时分,因闲适而清雅,
特意邀请您来此共煮一壶茶。
注释:
- 苍湾:指青翠的海湾,形容环境幽静。
- 抱墙壁:形容竹子环绕着墙壁。
- 佛灯:佛教灯具,这里意指佛教的光辉。
- 镜照:像镜子一样反射光芒,形容光辉的明亮。
- 书馆:书房,读书的地方。
- 田园:指乡村生活,田地和园子。
- 清致:清幽雅致,形容环境宁静而优雅。
典故解析:
此诗涉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清雅生活的追求,反映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认同与赞美。诗中“佛灯”、“书馆”等意象,展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及其精神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镃(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隽永的诗风而著称。生平多游历,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及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追求隐逸生活与自然和谐之时,诗人通过描绘个人生活环境,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欣赏与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优雅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居住的环境,展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生活。在开篇,诗人通过“路转苍湾”引导读者进入一个静谧之地,直至“抱墙壁修竹舞檐斜”,生动地展现了竹林围绕着房屋的情景,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接着通过“佛灯镜照无尽像”,将佛教文化与宁静的环境融合,传达出一种深邃的宗教情怀。
接下来的“书馆池栽成行花”,则表现了诗人对读书、修身的追求,庭院中花木扶疏,生机盎然,体现了诗人生活的丰富与充实。而后面的“粗有田园真可乐”,则是对田园生活的直接赞美,强调了简单生活中的快乐与满足。
最后两句“晚来清致因閒取,非故邀君一煮茶”,则是对友人的邀请,表现了诗人对友谊与分享的珍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宁静生活的乐趣。这首诗整体上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安宁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充满了清新自然的气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路转苍湾静者家:描绘小路拐弯后,来到静谧的居所,设定了环境。
- 抱墙壁修竹舞檐斜:竹子环绕着墙壁,轻舞的姿态,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
- 佛灯镜照无尽像:佛灯的光辉照射着无数的佛像,传达出一种宗教的宁静。
- 书馆池栽成行花:书房旁的池塘里栽种着花,展现了诗人对文化与自然的热爱。
- 粗有田园真可乐:简单的田园生活让人感到快乐,表达了诗人的生活态度。
- 不维车服更何加:不需要繁华的车马,生活何必更为奢华,强调简朴。
- 晚来清致因閒取:傍晚时分,因闲适而显得清雅,传达出一种宁静的心境。
- 非故邀君一煮茶:特意邀请朋友来共饮清茶,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书馆池栽成行花”与“粗有田园真可乐”的对称结构。
- 比喻:将环境与心境结合,生动形象。
- 拟人:通过“竹舞檐斜”赋予竹子生命,增强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友谊的珍视,传递出一种清新、自然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热爱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苍湾:象征宁静的自然环境。
- 修竹:象征高洁与坚韧。
- 佛灯:象征宗教的光明与内心的宁静。
- 书馆:象征文化的积淀与知识的追求。
- 田园:象征简单、快乐的生活方式。
- 茶:象征友谊与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A. 熙熙攘攘的城市
B. 宁静的田园
C. 喧闹的集市
D. 汹涌的海洋 -
诗人邀请朋友的活动是什么? A. 一起游玩
B. 一起喝茶
C. 一起读书
D. 一起写诗 -
诗中的“佛灯镜照无尽像”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宁静与超脱
C. 忧伤
D. 期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张镃的《五林方沈氏居》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享受,但陶渊明更强调对自然的融入和内心的宁静,而张镃则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情感的分享。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田园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