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恭公挽词二首》

时间: 2025-01-04 11:04:59

先皇凭玉几,末命寄元勋。

宾日行黄道,攀髯上白云。

四时成岁律,五色补天文。

不谓堂堂去,今为马鬣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王文恭公挽词二首
——黄庭坚

先皇凭玉几,末命寄元勋。
宾日行黄道,攀髯上白云。
四时成岁律,五色补天文。
不谓堂堂去,今为马鬣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现了对已故的王文恭公的追悼。诗中描绘了他在生前的威望和功绩,以及他离去后人们的哀痛。首句提到先皇在玉几上倚靠,暗示他对于王公的托孤之重托;紧接着,诗人提到王公的德行与成就,像是日月星辰般辉煌。四季的变化与天上的五色云彩,象征着他生前的伟大贡献。最后一句则是对他的怀念,感慨他今已化为尘土。

注释:

  • 先皇:指已经去世的皇帝,暗指对权威的尊重。
  • 玉几:指用美玉制成的桌子,象征尊贵。
  • 元勋:指开国功臣或重大功绩之人。
  • 攀髯:指抚摸长须,形象地描绘了老者的风范。
  • 马鬣坟:这里是用来形容王公如今的安息之地,借用马鬣的形象,表达一种悲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溪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作品以清新脱俗著称,擅长山水诗。黄庭坚的诗风豪放、洒脱,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主要是为了悼念王文恭公。王公在生前为国尽心尽力,功劳卓著,黄庭坚作为同代人,特意作此挽词以表哀悼与敬仰,反映了当时的士人对忠臣的追念与美德的崇尚。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悼念的形式,展现了王文恭公的伟大形象和诗人对其的深厚感情。诗中使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黄道”、“白云”、“四时”、“五色”,不仅描绘了王公的德行与功绩,也传递了诗人对宇宙规律的思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将王公的精神寄托于自然之中,表现了对生命与死亡的深刻理解。

诗的开头以“先皇凭玉几”引入,既表明了王公的高贵身份,也暗示了他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深刻表现了王公生前的辉煌与今人的惋惜。结尾的“马鬣坟”一语,既是对王公今生归宿的描述,也是对他曾经辉煌的深切怀念,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先皇凭玉几:说明王公受到先皇的重视。
  • 末命寄元勋:表达先皇将重任托付给王公。
  • 宾日行黄道:赞美王公的成就如日月般光辉。
  • 攀髯上白云:形象地描绘王公的威仪与风采。
  • 四时成岁律:象征王公的功绩如自然规律般永恒。
  • 五色补天文:王公的丰功伟绩如同五色天象,辉煌灿烂。
  • 不谓堂堂去:感慨王公的去世,令人不敢想象。
  • 今为马鬣坟:暗示王公如今只剩下坟墓,表达悲哀与缅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宾日行黄道”,用日和道象征王公的光辉成就。
  • 对仗:句式工整,如“白云”与“岁律”形成对比。
  • 象征:使用“马鬣”象征死亡,传达哀悼之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王文恭公的追忆,表达了对忠臣的崇敬与痛惜,突显了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生命脆弱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几:象征尊贵与权威。
  • 黄道:象征光明与前途。
  • 白云:象征高远与自由。
  • 四时:象征自然法则与循环。
  • 五色:象征多样与辉煌。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王公的伟大成就,也传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哲学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黄庭坚
    D. 白居易

  2. “先皇凭玉几”中的“玉几”指的是什么? A. 美玉制成的桌子
    B. 一种古代乐器
    C. 皇帝的宝座
    D. 一种饮食器具

  3. 诗中提到的“马鬣坟”意指什么? A. 王公的功绩
    B. 王公的坟墓
    C. 王公的衣物
    D. 王公的家乡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黄庭坚的《王文恭公挽词二首》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命运和家国的忧愁。两者虽风格不同,但同样表现了对历史的深思与对人物的敬仰。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黄庭坚研究》

这些材料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黄庭坚的诗歌及其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