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甲子门
作者: 彭举〔明代〕
忆昔龙舟驾海涛,六飞曾此拥旌旄。
雨中谢峡青山暮,岛外厓门白浪高。
岸草旧埋金箭镞,浪花新逐锦征袍。
可怜成败皆陈迹,故垒残营翳野蒿。
白话文翻译
回想当年,龙舟在海浪中驶过,那时的六条飞龙曾在这里护卫着旌旗。
雨中的谢峡,青山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孤寂,岛外的峭壁上,白浪翻滚得愈加汹涌。
岸边的草丛中,早已埋下金箭的箭头,浪花却在追逐着新来的锦袍战士。
可惜无论成败,都是过去的痕迹,昔日的营垒如今只剩下野草丛生。
注释
- 龙舟:指古代的战船,象征着威武和力量。
- 拥旌旄:旌旄是指旗帜,这里形容壮观的场面。
- 谢峡:可能指某个特定的峡谷,环境背景。
- 厓门:指岛外的山崖,象征险峻的地势。
- 金箭镞:指古代使用的箭头,象征战争。
- 锦征袍:指战士的华丽战袍,象征荣耀和勇敢。
- 故垒:指战争遗留下来的营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彭举,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但其作品在当时具有一定影响力。他的诗风多表现出对历史的沉思与对自然的描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甲子门》创作于明代,正值国家多事之秋,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往昔的怀念,表达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甲子门》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悲壮情怀的古诗。诗中通过对曾经辉煌的回忆,展现了个人与历史的关系。开篇的“忆昔龙舟驾海涛”一句,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壮阔的历史场景,龙舟的叱诧风云与战斗的场面令人神往。而接下来的描写则逐渐转向对自然的刻画,尤其是“雨中谢峡青山暮”一句,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孤独,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历史的沧桑感。
“岸草旧埋金箭镞,浪花新逐锦征袍”则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过去的辉煌与现今的荒凉形成了鲜明对比,历史的成败在时间的流逝中化为尘埃,只有自然的景象继续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历史的变迁,也引发了对命运无常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昔龙舟驾海涛:回忆当年,龙舟在海上驰骋,强调了历史的壮观。
- 六飞曾此拥旌旄:描绘护卫战舟的士兵,象征着勇敢和荣耀。
- 雨中谢峡青山暮:描写自然的景象,带有几分忧伤与孤独。
- 岛外厓门白浪高:强调外部环境的险峻与波涛汹涌,象征着不安定的历史。
- 岸草旧埋金箭镞:历史的痕迹已被埋藏,象征着战斗的结局。
- 浪花新逐锦征袍:新生的历史轮回,暗示着新的征程即将开始。
- 可怜成败皆陈迹:感叹历史的无常与个人的渺小。
- 故垒残营翳野蒿:对昔日辉煌的追忆,已化为野草丛生的荒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岸草旧埋金箭镞,浪花新逐锦征袍”,形成鲜明的对比。
- 隐喻:将历史的成败比作自然的变迁,增加了诗的深度。
- 拟人:自然景物似乎在诉说历史,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于历史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思考,表现了对过往辉煌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许。诗人在反思历史的同时,也在探讨个人命运与历史的关系,表现出浓厚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舟:象征着力量与勇气。
- 青山:象征着自然永恒与历史的沧桑。
- 金箭镞:象征着过去的战争与辉煌。
- 锦征袍:象征着荣耀与新的希望。
- 故垒残营:象征着历史的遗迹与个人的渺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龙舟”象征什么?
- A. 和平
- B. 力量与勇气
- C. 自然
-
“岸草旧埋金箭镞”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期待
- B. 怀念与感慨
- C. 欢乐
-
诗中提到的“锦征袍”象征什么?
- A. 荣耀与希望
- B. 失败
- C. 自然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滕王阁序》(王勃):同样以历史的沧桑作为主题。
- 《登高》(王之涣):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 《甲子门》与《滕王阁序》的对比:两者均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与历史的变迁,表达对过往的怀念与人生的思考。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更多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体验,而后者则更加强调历史的伟大与文化的深厚。
参考资料
- 《明清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