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龙山塔寺》
时间: 2025-01-16 22:21: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吴越夕阳多远山,塔楼高处九秋寒。
江豚吹浪腥风湿,野鸟行空翥雪乾。
白日潮声僧老尽,黄埃世路客游难。
海门航散孤云落,酒醒不堪深倚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吴越地区夕阳下的远山景色,塔楼高耸,秋天的寒意扑面而来。江里的海豚在激荡的浪潮中嬉戏,腥风扑面而来,而野鸟在空中翱翔,掠过洁白的云朵。白天的潮声伴随着老僧的吟唱逐渐消散,尘世的黄沙使得旅客出行艰难。海门的航道渐渐散去,孤云飘落,酒醒后无力地倚靠在栏杆上,感慨万千。
注释:
字词注释:
- 吴越: 指的是今江苏、浙江一带,古代吴国和越国的地域。
- 夕阳: 夕阳西下,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塔楼: 指高耸的塔楼,象征着人类的建筑成就。
- 腥风湿: 腥味的风,湿气较重,描绘了江边的气候。
- 翥: 飞翔的意思。
- 黄埃: 形容尘土飞扬的景象。
- 海门: 江河入海口的地方。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江豚”与“野鸟”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而“白日潮声”则可能指代古代寺庙中僧人的生活,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昉,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见长,作品多表现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是在作者登塔所见的景象中产生,表达了对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开篇以“吴越夕阳多远山”引入,夕阳下的远山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又苍凉的画面,给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觉。接着,诗人从高处俯瞰,冷冽的秋风与江豚的嬉戏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人类的渺小。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白日潮声僧老尽”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随着潮声的消逝,老僧的生活也随之结束,暗含了对生命无常的哲思。最后,诗人酒醒后无力倚栏,孤云飘散,更加深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然的依恋,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吴越夕阳多远山: 描绘夕阳映照下的远山景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广袤的氛围。
- 塔楼高处九秋寒: 塔楼高耸,秋意渐浓,表达了孤独与寒冷的感觉。
- 江豚吹浪腥风湿: 海豚在江中欢跃,风带着腥味与湿气,体现了自然的活力与凶猛。
- 野鸟行空翥雪乾: 野鸟在空中飞翔,形成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 白日潮声僧老尽: 白天的潮声与老僧的生活逐渐消逝,暗示人生的无常。
- 黄埃世路客游难: 尘土飞扬,象征着人生旅途的艰难与不易。
- 海门航散孤云落: 航行在海门的孤独感,表现了离愁别绪。
- 酒醒不堪深倚栏: 醉酒后的无奈与失落,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力感。
修辞手法:
- 比喻: “酒醒不堪深倚栏”,比喻诗人对生活的无奈。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如“江豚吹浪腥风湿,野鸟行空翥雪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世事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夕阳: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塔楼: 代表人类的追求与理想。
- 江豚: 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奇妙。
- 野鸟: 自由与无拘束的象征。
- 孤云: 代表孤独与无奈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吴越”是指哪个地域?
A. 今四川、重庆
B. 今江苏、浙江
C. 今云南、西藏
D. 今广东、海南 -
诗中的“白日潮声”暗示了什么?
A. 生活的繁忙
B. 人生的无常
C. 自然的美丽
D. 酒的醇香 -
诗人对酒醒后的感受是?
A. 清醒后的欢愉
B. 无力与失落
C. 感慨与欣喜
D. 期待与希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登高》与《登龙山塔寺》均描绘了高处的景象,但前者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而后者则侧重于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体现了不同的主题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宋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