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茅山作》

时间: 2025-01-04 08:40:05

曾跨江西使者鞍,直言才上便休官。

三茅得梦全清瘦,头发鬅鬙布襖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曾跨江西使者鞍,
直言才上便休官。
三茅得梦全清瘦,
头发鬅鬙布襖宽。


白话文翻译

我曾骑着马从江西出任使者,
直言不讳地告诉朝廷,结果便辞去了官职。
在梦中见到三茅山,感觉自己全身瘦弱,
头发凌乱,宽大的布衣显得更加松垮。


注释

字词注释

  • 曾跨:曾经骑乘,指骑马。
  • 使者:指出使的官员。
  • :马鞍。
  • 直言:直接说出。
  • 休官:辞去官职。
  • 三茅:三茅山,位于江西,是道教名山。
  • 得梦:做梦,梦见。
  • 全清瘦:整个人都显得瘦弱。
  • 鬅鬙:形容头发凌乱。
  • 布襖:宽大的布衣衣衫。

典故解析

  • 三茅山:三茅山是道教的名山,象征着清静和隐逸。诗中提到三茅,反映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谊,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的时代。他的作品多反映对官场生涯的反思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一个辞官后的时刻,作者通过对自己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居茅山作》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古诗,诗人通过个人经历折射出对人生的思考。首句“曾跨江西使者鞍”引出诗人的身份和经历,表明他曾是一个出使的官员。接着“直言才上便休官”,传达出诗人对官场直言不讳的态度,以及在政治环境中生存的艰难。诗人选择辞官,似乎是对权力的拒绝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后两句“得梦全清瘦,头发鬅鬙布襖宽”更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在梦中见到三茅山,象征着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生活。清瘦的身体与宽大的布衣形成对比,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归隐生活的渴望。整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揭示了诗人对清静、自由的追求,以及对繁华官场的无奈与反思,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哲思和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曾跨江西使者鞍:作者表明自己曾经担任使者,骑马出行,寓意着曾经的荣耀与责任。
  2. 直言才上便休官:直接说出真实想法,导致他辞职,表现了对官场的不满与拒绝。
  3. 三茅得梦全清瘦:梦见三茅山,象征理想中的隐逸生活,身体的清瘦象征内心的孤独和淡泊。
  4. 头发鬅鬙布襖宽:头发凌乱,衣服宽大,体现了辞官后生活的闲适与无拘无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直言才上便休官”,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通过梦境描绘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隐喻着对官场的厌倦。

主题思想 诗歌主题在于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与对隐逸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渴望自由与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西:象征着官场与责任。
  • 三茅山:代表隐逸与清静的理想。
  • 清瘦:象征着内心的孤独与追求。
  • 布襖: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曾担任什么职务?

    • A. 农民
    • B. 使者
    • C. 学者
    • D. 商人
  2. 诗中提到的“三茅”象征什么?

    • A. 官场
    • B. 隐逸生活
    • C. 战争
    • D. 富贵
  3. 诗人在辞官后感到怎样?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忧愁
    • D.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将进酒》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刘谊的《居茅山作》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均反映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刘谊更侧重于个人经历的反思,而陶渊明则描绘了理想中的人间乐土,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精华》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道教与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