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思》

时间: 2025-01-04 12:18:11

借问堤上柳,青青为谁春。

空游昨日地,不见昨日人。

缭绕万家井,往来车马尘。

莫道无相识,要非心所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有所思
作者:韦应物 〔唐代〕

借问堤上柳,青青为谁春。
空游昨日地,不见昨日人。
缭绕万家井,往来车马尘。
莫道无相识,要非心所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问堤边的柳树,春天的绿意是为谁而生?我空荡荡地游览着昨天的地方,却看不见昨天的人。四周环绕着万家灯火,车马的尘土随处可见。不要说我们没有相识,其实心中早已亲近。

注释:

  • :指河岸或湖边的堤坝。
  • 青青:形容柳树的颜色,表示生机勃勃的春天。
  • 空游:指无目的地游荡,感到空虚。
  • 万家井:形容众多家庭的聚集。
  • 往来车马尘:形容交通繁忙,尘土飞扬。
  • 莫道无相识:不要说我们没有相识。
  • 心所亲:指心灵相通,情感上的亲近。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柳树和春天的意象,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人际情感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韦应物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著称。生于公元737年,卒于公元799年,曾任职于朝廷,生活经历丰富,作品多描写自然和人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韦应物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他在春天时节对过往的思考和对人际关系的深刻体悟。诗中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有所思》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展现了韦应物对春天的感受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诗的开头通过对堤上柳树的描写,引出春天的生机,生动地表现出自然的美好。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过往的无奈和孤独。诗人游历于昨日的地方,却无法找到曾经相伴的人,表现出对旧时光的怀念和对失去情感的惋惜。

诗中“缭绕万家井,往来车马尘”的描写,进一步带出城市的繁忙和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在这样喧嚣的环境中,诗人却感到无比孤独,似乎在提醒人们,即使身处繁华,也可能感受到心灵的空虚。这种情感在最后一句“莫道无相识,要非心所亲”得以升华,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深度超越了表面的交往。在这种情感的内核中,诗人呼唤着心灵的共鸣。

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映衬出人情的复杂,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邃的哲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借问堤上柳,青青为谁春:诗人向柳树提问,柳树的青翠是为谁而生,表现了对生命的思考。
    2. 空游昨日地,不见昨日人:游览曾经的地方,却再也见不到曾经的人,流露出孤独感。
    3. 缭绕万家井,往来车马尘:描写城市的繁华与喧闹,形成对比。
    4. 莫道无相识,要非心所亲:强调内心的亲近感,虽然表面上没有相识,但心灵相通。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树的生机比作春天的象征。
    • 拟人:将柳树赋予人的情感,表现出诗人的思维方式。
    • 对仗:如“往来车马尘”,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心灵的亲近感和对失去的感慨,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代表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
  • 昨日:象征着过去,带有怀旧和思念的情感。
  • 车马尘:代表着繁华的城市生活,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青为谁春”中的“青青”指的是什么?

    • A. 柳树的颜色
    • B. 春天的气候
    • C. 过去的人
  2. 诗人游历的是什么地方?

    • A. 昨天的地方
    • B. 未来的地方
    • C. 城市的中心
  3. “莫道无相识”的意思是?

    • A. 不要说没有相识
    • B. 不要说有相识
    • C. 不要说心灵相通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韦应物的《有所思》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进行对比。两首诗均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但韦应物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流露,而王之涣则通过壮丽的景色表达了壮志豪情。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不同诗人的风格和情感表达的独特之处。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韦应物诗集》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