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畅校书当》
时间: 2025-01-04 12:46: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韦应物的《答畅校书当》全文如下:
偶然弃官去,投迹在田中。
日出照茅屋,园林养愚蒙。
虽云无一资,樽酌会不空。
且忻百谷成,仰叹造化功。
出入与民伍,作事靡不同。
时伐南涧竹,夜还沣水东。
贫蹇自成退,岂为高人踪。
览君金玉篇,彩色发我容。
日月欲为报,方春已徂冬。
白话文翻译:
偶然间我辞去了官职,投身于田野之中。
日出时阳光照耀着我的茅屋,园林中滋养着我的愚昧和无知。
虽然说我一无所有,但酒杯相聚时从不空。
我乐于看到百谷丰收,仰天叹息造化的功劳。
我出入与乡民为伍,干活时毫无差别。
有时我去南涧砍竹子,夜里又回到沣水的东边。
贫穷和困苦让我自我退隐,何必追寻高人的踪迹。
看到你的金玉篇章,绚丽的色彩让我心中有了容光焕发的感觉。
日月想要回报我,但春天已逝去,冬天又来临。
注释:
- 偶然:指不经意间。
- 弃官:辞去官职。
- 投迹:投身于某个地方或事物。
- 愚蒙:指愚笨无知。
- 樽酌:指饮酒。
- 百谷:指各种谷物。
- 造化功:指自然的造化和功劳。
- 出入与民伍:与百姓一起生活和工作。
- 贫蹇:贫困和困扰。
- 高人踪:指高人或隐士的踪迹。
- 金玉篇:指珍贵的书籍。
- 日月:象征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韦应物,唐代诗人,字子云,号长安居士。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简练,情感真挚,内容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韦应物弃官归田后,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倦。诗中反映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哲理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答畅校书当》是一首展示田园生活的诗,韦应物在诗中通过辞官归田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开篇的“偶然弃官去,投迹在田中”,既是对自己选择的说明,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的无奈与逃避。接下来的描写则展现了他简朴而自在的田园生活,阳光洒在茅屋上,园林中滋养着他的灵魂,虽然物质贫乏,但他享受着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和与乡民的平等相处。
诗中“虽云无一资,樽酌会不空”,展现了他对生活态度的豁达,虽然物质条件有限,但与友人相聚时的快乐是无价的。韦应物在诗中一方面展示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造化的赞叹。
最后,诗的结尾“日月欲为报,方春已徂冬”则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尽管他享受着田园生活,但岁月无情,春去冬来,令人思考人生的意义。整首诗通过描绘简单而真实的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坦然与哲学思考,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偶然弃官去,投迹在田中:表达了诗人辞去官职,选择投身田园的决心。
- 日出照茅屋,园林养愚蒙:描绘了晨光照耀茅屋的恬静场景,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享受。
- 虽云无一资,樽酌会不空:强调尽管生活贫困,但与友人饮酒作乐的时光充盈。
- 且忻百谷成,仰叹造化功: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和对自然造化的感慨。
- 出入与民伍,作事靡不同:表示诗人与乡民平等相处,共同劳作。
- 时伐南涧竹,夜还沣水东:描绘了诗人日常的田园劳作,体现了生活的简单与真实。
- 贫蹇自成退,岂为高人踪:说明诗人自愿隐退,追求内心的宁静。
- 览君金玉篇,彩色发我容:表达了对友人文才的敬仰,感受到精神的充实。
- 日月欲为报,方春已徂冬:感叹时间的流逝,春天已去,冬天又来。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日出照茅屋,园林养愚蒙”,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将生活比作酒宴,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 意象:日、月、春、冬等意象,反映了时光的流逝和自然的变迁。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对官场的厌倦,传递出一种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反思人生的意义,表现出一种对时光无情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出:象征希望与新生。
- 茅屋:代表简单、朴素的生活。
- 百谷:象征丰收与自然的赐予。
- 竹:象征坚韧与清雅。
- 春、冬:代表自然的循环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辞去官职后选择了什么生活方式?
- A. 继续做官
- B. 投身田园
- C. 游历四方
- D. 隐居山林
-
诗中提到的“樽酌”意指什么?
- A. 喝酒
- B. 吃饭
- C. 交谈
- D. 写作
-
诗中强调的“造化功”主要指什么?
- A. 人的努力
- B. 自然的恩赐
- C. 社会的贡献
- D. 文化的积累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竹里馆》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王维《竹里馆》:同样描绘田园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但更侧重于孤独和宁静的心境。
- 陶渊明《归园田居》:强调对官场的厌恶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情感更加直接和强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韦应物诗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