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少林精舍寄都邑亲友》

时间: 2025-01-04 12:19:15

息驾依松岭,高阁一攀缘。

前瞻路已穷,既诣喜更延。

出巘听万籁,入林濯幽泉。

鸣钟生道心,暮磬空云烟。

独往虽暂适,多累终见牵。

方思结茅地,归息期暮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经少林精舍寄都邑亲友
作者: 韦应物 〔唐代〕

息驾依松岭,高阁一攀缘。
前瞻路已穷,既诣喜更延。
出巘听万籁,入林濯幽泉。
鸣钟生道心,暮磬空云烟。
独往虽暂适,多累终见牵。
方思结茅地,归息期暮年。

白话文翻译

驾车停在松岭旁,高阁之上攀缘而望。
前方道路已然尽头,然而到达此地更感欢喜。
走出山巅聆听万籁,走入林中洗涤幽泉。
钟声响起生出道心,暮磬声中空余云烟。
独自前往虽有片刻安适,终究多有牵挂。
如今思索要结茅居所,期盼归隐度过晚年。

注释

  • 息驾: 停车的意思。
  • 松岭: 指有松树的山岭。
  • 高阁: 高的楼阁,象征着高远的视野。
  • 前瞻: 向前展望。
  • 万籁: 形容四周静寂,万物的声音。
  • : 洗涤。
  • 幽泉: 幽静的泉水。
  • 鸣钟: 钟声,常用来表示佛教的庄重和宁静。
  • 暮磬: 晚上的磬声,磬是一种打击乐器,常用于寺庙。
  • 结茅地: 建造草房的地方,象征隐居生活。
  • 归息: 回归安静的生活。

典故解析

“少林精舍”是指少林寺,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道教、佛教的融合,成为文人寄情的地方。诗中涉及的钟声、磬声等元素,常常与修道、禅心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8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字达道,号穆溪。其诗歌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表达隐逸情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旅行至少林寺时,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都市生活的思考。诗作反映了唐代士人的隐逸情怀及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经少林精舍寄都邑亲友》是一首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少林寺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都市喧嚣的反思。开篇“息驾依松岭,高阁一攀缘”,描绘了诗人停留在松岭高阁之上的悠闲情景,展现了他在自然中获得的宁静与快乐。接着“前瞻路已穷,既诣喜更延”,表达了尽管前路已尽,但到达此地的欢喜心情,似乎在暗示人生的某种境界,即使在困境中也能发现乐趣。

“出巘听万籁,入林濯幽泉”则描绘了诗人走出山巅,聆听自然的声音,洗涤心灵,体现了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鸣钟与暮磬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的氛围,给人以心灵的启迪。

最后两句“独往虽暂适,多累终见牵。方思结茅地,归息期暮年”,诗人开始反思独自前往的意义,尽管短暂的独处令人暂时适意,但生活中总有牵挂。最终,他希望能结茅隐居,安享晚年,表现出一种归隐的理想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息驾依松岭: 表达诗人停下旅途,依靠在松树环绕的山岭,显示出一种休闲和回归自然的心态。
  2. 高阁一攀缘: 攀登高阁,视野开阔,象征着追求更高的境界。
  3. 前瞻路已穷: 前方的道路已经走到尽头,暗示人生的局限。
  4. 既诣喜更延: 到达此地反而感到更愉悦,表现出对当下的珍惜。
  5. 出巘听万籁: 走出山巅,聆听自然的声音,体现出对自然的敏感。
  6. 入林濯幽泉: 进入林中,洗涤幽静的泉水,暗示心灵的净化。
  7. 鸣钟生道心: 钟声的响起让他产生道心,反映了佛教哲学对人生的启示。
  8. 暮磬空云烟: 晚间的磬声与空灵的云烟,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9. 独往虽暂适: 独自行走虽有一时的安适,表现出内心的孤独感。
  10. 多累终见牵: 尽管享受孤独,但心中仍有牵挂,反映出人之常情。
  11. 方思结茅地: 开始思考隐居的生活,体现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12. 归息期暮年: 希望能在晚年归隐,安享余生,突出归隐的理想。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鸣钟生道心,暮磬空云烟”。
  • 比喻: 用“鸣钟”和“暮磬”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意象: 松岭、高阁、幽泉等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诗歌悠然自得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人在游览少林寺时,感受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希望能在晚年归隐,享受宁静的生活。

意象分析

  • 松岭: 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生命的延续。
  • 高阁: 代表追求理想与心灵的高远。
  • 幽泉: 代表心灵的洗涤与宁静。
  • 钟声、磬声: 象征内心的觉醒与思考,体现佛教文化的影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息驾”指的是什么? A. 起程
    B. 停车
    C. 休息
    D. 驾车

  2. 诗人希望在晚年做什么? A. 继续旅行
    B. 归隐生活
    C. 学习佛法
    D. 追求名利

  3. 诗中提到的“鸣钟生道心”表达了什么? A. 对金钱的渴望
    B. 对佛教的向往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归园田居》 -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静夜思》更侧重于思乡情怀,而《经少林精舍寄都邑亲友》则更关注于内心的宁静与道理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韦应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