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渭州经略王龙图》
时间: 2025-01-01 12:57: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城橐驼来贺兰,
入贡美玉天可汗。
萧关夜开月团团,
弹筝古峡鸣哀湍。
前将军,不擐甲,
取大官。今将军,
能抚士,尚盘桓。
河西五郡兵气完,
骏马跃栈无箭瘢。
我嗟乘劣不受鞍,
焉得乞与都人看。
白话文翻译:
西城的驼队前来贺兰山,
把美玉献给天可汗。
萧关的夜晚,明月圆圆,
弹筝的声音在古峡中与哀湍共鸣。
前任将军不披铠甲,
只想得到高官。如今的将军,
能够抚慰士兵,却仍在徘徊。
河西五郡的军队气势壮盛,
骏马跃过栈道,没有箭伤。
我感叹骑劣马而不受鞍,
怎么能请求与都人一同观看呢?
注释:
- 橐驼:指驼背的动物,古代常用于运输。
- 贺兰:指贺兰山,位于今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
- 天可汗:指唐朝时期的皇帝,特指对外夸耀的称呼。
- 萧关:古代边关,象征着边境的孤独与艰辛。
- 弹筝:古代的一种乐器,声音清脆悦耳。
- 前将军、不擐甲:前任将军不穿铠甲,暗指和平时期的安稳。
- 能抚士:能够安抚士兵,指治理有方。
- 河西五郡:指今甘肃一带,古代重要的军事重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字圣俞,号白华,宋代诗人,曾任官职,擅长诗词,尤其以古诗见长。他的作品多描写边塞风光和士兵生活,具有浓厚的历史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安定、边疆贸易繁荣之际,诗人通过描写西城的驼队、月夜的景象,抒发了对边疆将士的关心与对国家安定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晰的边塞风景描写和对将军的叙述,展现了边疆的繁荣与安定。诗的开头通过“西城橐驼来贺兰”引入,显示出古代边境贸易的活跃。接着“入贡美玉天可汗”则隐含了国家与外族的友好关系。萧关的夜晚,月光如洗,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孤独的感觉,这种情绪通过“弹筝古峡鸣哀湍”得以体现,乐声与流水交织,仿佛在诉说着士兵的辛劳。诗中提到的“前将军”和“今将军”,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虽然不披铠甲,但在和平时期却能获得荣华;后者则在安定中迷惘,体现出治国理政的艰难与矛盾。最后的“我嗟乘劣不受鞍”,表达了诗人的自谦与对边疆将士的敬仰。这首诗整体上表现了对和平生活的珍视,同时也隐含了对将士的关怀与期待,情感深邃而丰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西城橐驼来贺兰:西城的驼队前来贺兰山,描绘了贸易往来的热闹场景。
- 入贡美玉天可汗:驼队献上美玉给天可汗,暗示国家的富饶与与外族的友好。
- 萧关夜开月团团:萧关的夜晚,月亮明亮,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弹筝古峡鸣哀湍:古峡中弹奏的筝声与哀流声交融,表达了士兵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 前将军,不擐甲:前任将军在和平时期不需要武装,反映了安宁的生活。
- 取大官:前任将军的仕途顺利,体现出对理想官职的追求。
- 今将军,能抚士,尚盘桓:现任将军能够安抚士兵,但仍在徘徊,暗示治理的困难。
- 河西五郡兵气完:河西的军队气势如虹,显示出国力的强盛。
- 骏马跃栈无箭瘢:骏马在栈道上跃起,却没有伤痕,象征着军队的健康与活力。
- 我嗟乘劣不受鞍:诗人自谦,骑着劣马而不配鞍,表现出对自己境遇的不满。
-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前将军与今将军的对比,展示了治国理政的不同境遇。
- 采用了比喻与拟人,如“弹筝古峡鸣哀湍”,使得景象更为生动。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写边疆的景象与将军的治理,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珍视与对边疆将士的关怀,同时也反映了对国家安定的期盼。
意象分析:
- 驼队:象征着贸易与交流,代表了边疆的繁荣。
- 明月:象征着宁静与思乡之情。
- 弹筝:代表着文化与艺术的传承,同时也反映出士兵的孤独。
- 马:象征着力量与勇气,展现出军队的斗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西城”是指哪个地区?
- A. 东城
- B. 西城
- C. 南城
- D. 北城
-
“前将军”与“今将军”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 A. 一个在打仗,一个在和平
- B. 一个有权力,一个没有
- C. 一个有名望,一个无名
- D. 一个骑马,一个步行
-
诗中描绘的“萧关夜开月团团”主要表现了什么意境?
- A. 热闹
- B. 宁静
- C. 斗争
- D. 旅行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寄渭州经略王龙图》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象,但梅尧臣更侧重于将军的治理与对士兵的情感关怀,而王之涣则更强调了个人的壮志豪情与对自然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梅尧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