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得花庭雾
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
色含轻重雾,香引去来风。
拂树浓舒碧,萦花薄蔽红。
还当杂行雨,仿佛隐遥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花园中雾气弥漫的景象。兰花的香气已经弥漫了宫殿,新的花蕊半掩在花丛中。花的颜色在雾中显得轻盈而又沉重,香气引导着风的来去。微风轻拂着树木,浓密的绿色在阳光下舒展,花朵的淡红色隐约可见。偶尔有细雨洒落,更显得空间如梦似幻,仿佛一切都隐没在遥远的天空中。
注释:
- 兰气:指的是兰花的香气,象征着高洁和优雅。
- 蕊:花蕊,指花的中心部分。
- 轻重雾:形容雾气的轻盈和厚重,暗喻花色在雾中呈现的不同层次。
- 拂:轻轻吹拂。
- 萦:缠绕,围绕的意思。
- 薄蔽:轻薄的遮蔽,形容花朵的颜色微弱地遮挡。
- 杂行雨:指细雨交错地落下。
- 隐遥空:形容景物的模糊和虚幻,仿佛隐藏在远处的天空中。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兰”作为高洁的象征常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代表着士人追求的理想人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世民(598年—649年),唐代第二位皇帝,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之一,历史上以“贞观之治”而闻名。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出色的文学家,诗词作品众多,兼具豪放与细腻的风格。
创作背景:
《赋得花庭雾》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世民的生活环境有关,作为皇帝,他常常有机会在宫中观赏自然美景,感受花草的芬芳。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赋得花庭雾》是一首描绘花园中细雨与雾气的诗,展现了李世民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厚情感。诗中“兰气已熏宫”一句,首先引入了读者的感官体验,香气弥漫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一股清新而高雅的气息,暗示了诗人身处的环境是典雅而富饶的。接下来“新蕊半妆丛”则引出花的细腻变化,呈现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气息,给人以春天的感受。诗中通过“色含轻重雾,香引去来风”,展现了色彩与香气的交织,描绘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最后,诗人以“还当杂行雨,仿佛隐遥空”结束,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感,仿佛一切都在雨水的滋润下变得更加迷离和虚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高雅与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兰气已熏宫:描述兰花的香气已弥漫至宫殿,营造出一种优雅的氛围。
- 新蕊半妆丛:新开的花蕊点缀在花丛中,形象且生动。
- 色含轻重雾:花的色彩在雾中显得轻盈而又沉重,表现出视觉的层次感。
- 香引去来风:花香吸引着风的流动,展现出动态之美。
- 拂树浓舒碧:微风轻拂树木,树叶的绿色显得更加浓郁。
- 萦花薄蔽红:花朵的颜色在雾中轻微遮掩,产生出一种朦胧之美。
- 还当杂行雨:细雨交错落下,增添了环境的细腻感。
- 仿佛隐遥空:一切似乎都隐没在遥远的天空中,营造出一种虚幻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香与风的流动进行比喻,展现出一种动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如风和雨赋予生命,使其生动起来。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体现唐诗的对仗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感悟,细腻的观察和优雅的笔触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高雅情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花:象征高洁、优雅。
- 雾:象征梦幻与朦胧。
- 花:象征生命与美好。
- 风:象征自由与变化。
- 雨:象征滋润与生命的循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世民是哪一朝代的皇帝?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
诗中的“兰气已熏宫”表达了什么意境?
A. 冷清
B. 优雅
C. 凄凉
D. 喧闹 -
诗中提到的“新蕊”指的是什么?
A. 新开的花蕊
B. 新鲜的果实
C. 新的树叶
D. 新的香料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写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山水之间的宁静与和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关注草木的生死轮回,表达对离别的感伤。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各位诗人都善于运用自然意象传达情感,不同的是,李世民的作品更显高雅与细腻,而王维则更重视山水的意境和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