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鬲溪梅令·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
时间: 2025-01-01 13:52: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
白话文翻译:
美丽的花儿不再与那些迷恋香气的人相伴,浪花轻轻荡漾,心中又担忧春风一去,绿意反而成了阴影。那玉钿(古代的一种饰物)又在哪里寻找呢?梦中仿佛见到木兰树下,双桨轻摇,云影浮动。漫无目的地向孤山山下去寻找那盈盈的身影。春天里,翠鸟啼鸣,似乎一直在歌唱。
注释:
- 殢香人:指沉迷于香气的人。
- 浪粼粼:形容水面波光粼粼,清澈而美丽。
- 玉钿:古代耳饰的一种,象征美丽与珍贵。
- 木兰双桨:指木兰树下,双桨轻摇,暗指舟行水边的画面。
- 盈盈:形容女子轻盈而美好。
典故解析:
“木兰”常与美丽的女子相关,可能隐喻作者对理想中女性的追求或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夔(1155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沙,晚号清真居士,南宋时期的词人。他以词著称,风格清丽,情感细腻,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丙辰年冬季,姜夔自无锡归来,感受到季节变化带来的思绪,以花、浪、春风等自然意象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追求。
诗歌鉴赏:
《鬲溪梅令·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是一首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个人情感的古诗。诗中通过“好花”、“浪粼粼”、“春风”等意象,传达出对春天美好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开头“好花不与殢香人”一句,点明了对美的渴望与孤独的感伤,似乎在说美好的事物并不总是能与自己相伴,反而常常被遗忘或错过。接着“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更是流露出对春光流逝的惋惜,春风一去,绿意便化作了阴影,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美好的易逝。
诗中“玉钿何处寻”一语,表现出一种对美的寻找与思索,体现了作者在生活中的孤独感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求。而“木兰双桨梦中云”则带来一丝梦幻的色彩,仿佛在描绘一个美好而又遥不可及的世界。结尾“翠禽啼一春”,通过鸟鸣声的渲染,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尽管一切美好似乎都在远处,但生机依旧存在。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细腻,展现了姜夔深厚的诗词功底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既有自然之美的描绘,也蕴含着对人生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好花不与殢香人:美丽的花儿不与沉迷于香气的人相伴,表明美好事物与人心的距离。
- 浪粼粼:水面波光粼粼,描绘出动人的自然景象。
- 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对春天的担忧,春风一去,绿意将不复存在,暗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 玉钿何处寻:在梦中寻找美好,象征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木兰双桨梦中云:描绘梦境中的悠然景象,增添了一份诗意。
- 小横陈:可能指小舟,隐含着对自由的渴望。
- 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无目的地寻找那美好的身影,表现了内心的迷茫。
- 翠禽啼一春:春鸟的鸣叫,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与沉迷之人相对比,暗示美好事物的难以追求。
- 拟人:春风、翠禽等被赋予人的情感,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体结构上有一定的对称感,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美与爱情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美好瞬间。
- 浪:时间的流逝与变化,象征着人生旅途的起伏。
- 春风:生机与希望的象征,代表着新的开始。
- 玉钿:美丽的象征,代表着难以获得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好花不与殢香人”中“殢香人”指的是?
- A. 喜欢花的人
- B. 沉迷于香气的人
- C. 诗人本人
- D. 不喜欢花的人
-
诗中提到的“翠禽”指的是?
- A. 鱼
- B. 鸟
- C. 虫
- D. 花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春天的盼望
- B. 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C. 对生活的失望
- D. 对大自然的描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
- 唐代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姜夔的诗作相比,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更加侧重于个人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而杜甫的《春望》则通过对国家与时局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沉重的历史责任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研究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