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湖上兰若示清会上人》

时间: 2025-01-19 20:51:29

峰心惠忍寺,嵊顶谢公山。

何似南湖近,芳洲一亩间。

意中云木秀,事外水堂闲。

永日无人到,时看独鹤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峰心惠忍寺,嵊顶谢公山。
何似南湖近,芳洲一亩间。
意中云木秀,事外水堂闲。
永日无人到,时看独鹤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处宁静的景象:在峰顶的惠忍寺和谢公山之间,南湖的美景更显得亲近,芳草地如同一亩田畦。心中所想的云雾缭绕的树木十分茂盛,外面的水边堂宇显得悠闲恬静。整日无人到访,偶尔看到孤鹤归来。

注释:

  1. 惠忍寺:指位于浙江的惠忍寺,是唐代著名的寺庙之一。
  2. 嵊顶:指嵊州的最高峰,也即谢公山。
  3. 南湖:指南湖风景区,以水面宽阔、景色优美著称。
  4. 芳洲:指芳香的草地或小岛。
  5. 云木秀:意指云雾缭绕的树木生机勃勃。
  6. 水堂:指临水而建的房屋。
  7. 独鹤:孤独的仙鹤,象征高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字晋之,唐代诗人,生于唐高宗时期。他以清新隽永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热爱著称,常常在诗中描写山水景色,表达隐逸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诗人对幽静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人可能是在寺庙或山间独自游玩时,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宁静与美丽,从而产生的诗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巧妙地结合了自然景色与心灵感受,展示出一种隐逸的生活理想。诗的开头以“峰心惠忍寺,嵊顶谢公山”两句,描绘出高耸的寺庙与山峰,展现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而接下来的“何似南湖近,芳洲一亩间”则转向了更为亲近的自然景观,构建出一种更为平易近人的环境,增强了诗歌的亲和力。

“意中云木秀,事外水堂闲”进一步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悠然自得。云雾缭绕的树木与平静的水堂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后者则是现实生活的安逸与宁静。最后两句“永日无人到,时看独鹤还”则描绘了一种孤独而安宁的生活状态,独鹤的意象不仅是自然的象征,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自省。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和对独立生活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峰心惠忍寺,嵊顶谢公山。

    • 描述了自然景观的高度和壮丽,设定了诗的背景。
  2. 何似南湖近,芳洲一亩间。

    • 通过对比,展现了南湖的可亲近性,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3. 意中云木秀,事外水堂闲。

    • 内心的理想与外在的现实形成了对照,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4. 永日无人到,时看独鹤还。

    • 描绘了孤独的生活状态,独鹤象征着高洁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木秀”将树木比作云雾中的秀丽,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隐逸与自然的和谐,表现出作者对孤独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美的赞美,体现了唐代士人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高远、超脱的理想。
  2. :代表宁静与亲近,寄托着诗人对生活的向往。
  3. :象征孤高、清雅,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惠忍寺”位于哪个省份?

    • A. 浙江
    • B. 江苏
    • C. 安徽
  2. “芳洲一亩间”中的“芳洲”指的是什么?

    • A. 高山
    • B. 草地或小岛
    • C. 湖泊
  3. 全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繁华生活的追求
    •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C. 对城市生活的描绘

答案:

  1. A. 浙江
  2. B. 草地或小岛
  3.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可以将皎然的诗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王维的诗更加注重山水之间的意境,而皎然则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孤独。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