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酬秦山人见寻
作者: 皎然〔唐代〕
左右香童不识君,
担簦访我领鸥群。
山僧待客无俗物,
唯有窗前片碧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左右的香童不认识您,您提着雨伞来访我,带着鸥鸟群。山中僧人招待客人没有世俗的物品,只有窗前那片碧绿的云彩。
注释:
- 香童:指的是侍奉贵人的小孩,通常负责侍奉和传递消息。
- 担簦:指的是提着雨伞,是一种出行的方式。
- 领鸥群:形容带着一群海鸥,寓意与自然相伴。
- 山僧:指居住在山中的僧人,隐居于世。
- 无俗物:即没有世俗的物品,强调简朴。
- 片碧云:窗前的一片绿色的云彩,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典故解析:
- 香童:在古代文学中,香童常常象征着贵族生活的奢华与享乐。
- 山僧:隐士或和尚往往代表一种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皎然,唐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山水诗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皎然隐居山林之时,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酬秦山人见寻》展现了诗人皎然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对友人来访的热情欢迎。诗的开头,香童不识君,既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幽静,也暗示了他与世俗的隔绝。随后提到的担簦与鸥群,形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感与对友人的热情款待。
而“山僧待客无俗物,唯有窗前片碧云”更是点明了诗的主题:在这清幽的山间,山僧所能提供的并非奢华的物品,而是那份自然的宁静与清新。窗前的碧云,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生活本质的理解。通过这首诗,读者不仅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还能体会到一种淡泊明志的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左右香童不识君: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香童不识来者,显示出诗人与外界的隔绝。
- 担簦访我领鸥群:来访者提着雨伞,伴随鸥鸟,突出自然的景象,映射友人亲近自然的心情。
- 山僧待客无俗物:山中僧人不以世俗物品待客,表达一种简朴、清净的生活态度。
- 唯有窗前片碧云:窗前的碧云代表了自然的美,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无俗物”与“片碧云”的对比,展现了隐逸与世俗的区别。
- 意象:鸥群和碧云形成了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意象,突出了诗的核心思想。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述山中隐士的生活,表达了对清净自然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与对友人相聚的珍惜。
意象分析:
- 香童:奢华与世俗的象征。
- 鸥群:自由与自然的象征。
- 碧云:宁静与美好的象征,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香童”是指什么?
- A. 侍奉贵人的小孩
- B. 带着鸥鸟的旅行者
- C. 隐士的朋友
-
诗中描述的“片碧云”象征什么?
- A. 奢华的生活
- B. 自然的美与宁静
- C. 世俗的烦恼
-
诗人对世俗物品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喜欢
- B. 无所谓
- C. 反感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诗词对比:
- 王维与皎然都强调了自然与隐逸生活的美,但王维的诗更倾向于描绘自然景色,而皎然则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