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赐乐游园宴应制》

时间: 2024-12-29 18:29:20

宝筵延厚命,供帐序群公。

形胜宜春接,威仪建礼同。

晞阳人似露,解愠物从风。

朝庆千龄始,年华二月中。

辉光遍草木,和气发丝桐。

岁岁无为化,宁知乐九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恩赐乐游园宴应制
作者:张九龄 〔唐代〕

宝筵延厚命,供帐序群公。
形胜宜春接,威仪建礼同。
晞阳人似露,解愠物从风。
朝庆千龄始,年华二月中。
辉光遍草木,和气发丝桐。
岁岁无为化,宁知乐九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承载着皇帝的恩赐与祝福。宴席的华美和热闹吸引了众多官员相聚一堂,场面庄严而又和谐。春天的气息在宴会上弥漫,阳光洒在每一个人身上,仿佛每个人都像露珠一样晶莹剔透。宴会中抒发着对未来的祝愿和庆祝,正值二月春暖花开之际。草木在阳光下焕发出光辉,和煦的气息在空气中流动。每年都有这种美好的变化,谁又能知晓其中的乐趣与成就呢?


注释:

字词注释:

  1. 宝筵:珍贵的宴席,象征着皇家的盛典。
  2. 厚命:皇帝的恩命,指皇帝的赐宴。
  3. 供帐:宴席上为迎接贵宾而搭建的帐篷。
  4. 形胜:风景与地势的美好,暗指春天的美好时光。
  5. 晞阳:阳光照耀的样子。
  6. 解愠:消除怒气,心情愉快。
  7. 朝庆:早朝的庆祝,指庆祝的活动。
  8. 辉光:光辉,指阳光照耀下的景象。
  9. 和气:和谐美好的气氛。

典故解析:

  • 九功:指的是古代对帝王的功绩的评价,象征着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和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九龄(678年—740年),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仕途较为顺利,曾任宰相。他的诗以清新自然、含蓄深远著称,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政事的关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盛世,反映了当时社会繁荣、政治稳定的景象。作者在皇帝的宴会上作诗,表达对国家繁荣和个人成就的感慨。


诗歌鉴赏:

《恩赐乐游园宴应制》这首诗,开篇便以“宝筵延厚命”引出盛大的宴席,展现出一种庄重而华丽的气氛。诗中通过描写春天的美丽景象,表现了宴会的热闹和欢庆。诗人用“晞阳人似露”形象地描绘了阳光照耀下,宾客们的神情如同露珠般晶莹,透出一种生气勃勃的景象。接下来的“朝庆千龄始,年华二月中”则强调了宴会的时节——春天,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宴会场景的描绘,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最后一句“岁岁无为化,宁知乐九功”,则引发人们对功名利禄的思考,人生的价值不仅在于功绩的显赫,更在于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宝筵延厚命:宴席的盛大是皇帝恩赐的结果。
  2. 供帐序群公:为众多官员准备的宴会,体现了尊重与礼遇。
  3. 形胜宜春接:春天的美好与宴会场地的优雅相得益彰。
  4. 威仪建礼同:场面庄重,礼仪齐全。
  5. 晞阳人似露:阳光照耀下的宾客如同露珠,象征着活力与纯洁。
  6. 解愠物从风:春风拂面,心情愉悦,万物复苏。
  7. 朝庆千龄始:朝会庆祝新的开始,意味着长久的繁荣。
  8. 年华二月中:指时间在春天的二月,象征着生机。
  9. 辉光遍草木:阳光照耀下,草木生辉,生机盎然。
  10. 和气发丝桐:和谐的气息弥漫,象征着和平与宁静。
  11. 岁岁无为化:每年都有无声的变化,时光荏苒。
  12. 宁知乐九功:谁能知晓这其中的乐趣与成就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人似露”比喻宾客的清新与活力。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如“和气发丝桐”,将自然现象赋予人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宴会的盛况与春天的美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同时也引发人们对功名的思考,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宝筵:象征权力与荣耀。
  2. 春天: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3. 阳光:象征着温暖与活力。
  4. 草木:象征着自然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宴席是由谁赐予的? A. 皇帝
    B. 大臣
    C. 百姓

  2. 诗人用什么比喻宾客的神情? A. 如花
    B. 如露
    C. 如星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A. 强调功名的重要性
    B. 反思无为的生活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望》与《恩赐乐游园宴应制》在描写春天的生机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前者更多反映了战争带来的困扰,后者则是对和平盛典的歌颂。两首诗都在不同的背景下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与对未来的希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