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判官赴徐州(一作郎士元诗)》

时间: 2025-01-19 19:01:30

从军非陇头,师在古徐州。

气劲三河卒,功多万里侯。

元戎阃外令,才子幄中筹。

莫听关山曲,还生出塞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郑判官赴徐州(一作郎士元诗) 皇甫冉

从军非陇头,
师在古徐州。
气劲三河卒,
功多万里侯。
元戎阃外令,
才子幄中筹。
莫听关山曲,
还生出塞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送别郑判官赴徐州的情感。诗人提到,出征并不在陇头,而是古老的徐州。军队气势如虹,士兵们英勇无畏,功勋卓著。元戎在外指挥,才子在帐中谋划。不要去听那关山的曲调,这样只会生出更多的离愁别绪。

注释:

  • 陇头:指陇山的边头,这里指的是边境地区。
  • 古徐州: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徐州,地理位置重要。
  • 三河卒:指三河地区的士兵,形容气概豪壮。
  • 万里侯:指功勋卓著的将领。
  • 元戎:指主帅或元帅。
  • 阃外:指城门外。
  • 才子:才华出众的人。
  • 幄中:指军营中。

典故解析:

“关山曲”是指那些描写离别、思乡的歌曲,常常引发人们对故乡的思念与忧愁。诗人在此提醒郑判官,不要被这些曲调所触动,以免增添离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皇甫冉,唐代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著称。他的诗作多以送别、咏怀见长,善于表达离别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郑判官即将赴徐州任职之际,诗人通过送别表达对朋友的关心与祝福,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士人的期待和不舍之情。

诗歌鉴赏:

《送郑判官赴徐州》是一首抒发友情与离愁的诗作。诗人开篇就用“从军非陇头”来引入,展现出壮阔的背景,徐州作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感。诗中“气劲三河卒”一句,描绘出士兵的英勇气概,显示出对军旅生活的敬意。

接下来的“功多万里侯”则表明了对郑判官的期许与赞赏,希望他在新的岗位上能有所作为。而“元戎阃外令,才子幄中筹”,则突出军中将领的智谋与决策,强调了军事与文治的结合,体现出对时代精英的赞美。

最后两句“莫听关山曲,还生出塞愁”,是全诗情感的高潮,提醒郑判官不要被悲伤的离别情绪所困扰,这一劝诫显得温暖而又深刻,使人感受到浓浓的友情与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从军非陇头:出征并不局限于陇山边界。
  2. 师在古徐州:军队驻扎在历史悠久的徐州。
  3. 气劲三河卒:士兵们的气概如同三河之卒,英勇无畏。
  4. 功多万里侯:希望他能获得丰厚的功绩与荣耀。
  5. 元戎阃外令:主帅在城门外发号施令。
  6. 才子幄中筹:才子们在帐中进行谋划。
  7. 莫听关山曲:不要去听那关山的悲伤歌曲。
  8. 还生出塞愁:只会增添对故乡的思念与忧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元戎阃外令,才子幄中筹”,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用“关山曲”象征离愁,表达出更深层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送别的主题,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人通过对战争、士兵的描绘,传达出对理想和抱负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离别的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徐州:象征着历史与责任。
  • 三河卒:象征着忠勇与壮志。
  • 关山曲:象征着离愁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气劲三河卒”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忧伤
    B. 英勇
    C. 愤怒

  2. “莫听关山曲”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A. 叙述背景
    B. 劝诫朋友
    C. 表达思乡

答案:

  1. B. 英勇
  2. B. 劝诫朋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送孟浩然之广陵》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送孟浩然之广陵》:同样是送别,但更多表现出对朋友的欣赏与对前途的期待,情感较为柔和。
  • 王之涣《登鹳雀楼》:虽主题不同,但同样展现出壮丽的景色和豪迈的气概,给人以激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