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离洞霄遇雨却寄道友》

时间: 2025-01-06 09:39:19

凡骨何堪得再行,渴心犹要谒通明。

惊闻竹树连山雨,疑有风雷{左扌右暴}地声。

鹿啖黄精知岁久,人逢青箬便神清。

重来只要斋盏饭,副以常堂枸杞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既离洞霄遇雨却寄道友
作者: 周文璞〔宋代〕
凡骨何堪得再行,渴心犹要谒通明。
惊闻竹树连山雨,疑有风雷左扌右暴地声。
鹿啖黄精知岁久,人逢青箬便神清。
重来只要斋盏饭,副以常堂枸杞羹。

白话文翻译:

这副凡人的身体何堪再度行走,心中渴望仍然要去拜谒那明亮的真理。
惊闻竹林与山间下起了雨,似乎有风雷在左右轰鸣。
鹿吃黄精知道岁月的悠久,人遇青箬则心神清爽。
再来时只希望有素斋饭,再加上常堂的枸杞羹。

注释:

字词注释:

  • 凡骨:凡人的身体。
  • 渴心:渴望的心情。
  • :拜访、拜谒。
  • 通明:明亮、清晰,这里指真理。
  • 惊闻:惊异地听到。
  • 竹树:竹子和树木,常用于描绘自然环境。
  • 黄精:一种药材,具有滋补作用。
  • 青箬:青色的箬叶,常用于包裹食物。
  • 斋盏:素食斋饭。
  • 枸杞羹:用枸杞制作的羹汤。

典故解析:

  • 黄精:在古代,黄精被视为补益身体的珍贵药材,常用以调理身体。
  • 青箬:象征着清新和自然,在古代诗歌中常常与清雅的生活情趣相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文璞,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周文璞与友人分别后,因遇雨而生感慨,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简朴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既离洞霄遇雨却寄道友》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反应及内心的渴望。开篇以“凡骨何堪得再行”传达出一种无奈的感受,表达了身体的脆弱与心灵的渴求之间的矛盾。紧接着,诗人以“惊闻竹树连山雨”描绘了外在环境的变化,雨水的降临仿佛是自然对人类情感的回应。

“鹿啖黄精知岁久”一句,意在强调自然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鹿与黄精的搭配象征着长久与滋养,暗示着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健康的追求。最后以“重来只要斋盏饭”结束,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与满足,体现出一种对物质的淡泊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全诗在自然描绘中融入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人生真理的探寻。整体上,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凡骨何堪得再行:表达了对身体虚弱的感慨,同时暗示着对生命的无奈。
  • 渴心犹要谒通明:即使身体虚弱,内心依然渴望追求真理。
  • 惊闻竹树连山雨:自然界的变化引起了诗人的惊讶,表达了与自然的感应。
  • 疑有风雷左扌右暴地声:描绘了雨天的气氛,增强了作品的动感。
  • 鹿啖黄精知岁久:借用鹿与草药的关系,象征长久的生命智慧。
  • 人逢青箬便神清:青箬代表清新,暗示人与自然的和谐。
  • 重来只要斋盏饭: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副以常堂枸杞羹:增加了生活的滋养,体现了生活的质朴与丰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命比作“凡骨”,强调脆弱。
  • 拟人:雨声如风雷,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左扌右暴”,增强了句子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友谊的思念、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展现了高洁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的滋润与变化。
  • 黄精:象征长久的健康与生命的智慧。
  • 青箬:象征清新与自然的回归。
  • 斋盏饭:象征简朴的生活方式。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作品的整体氛围,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友谊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凡骨”指的是什么?
    A. 身体 B. 灵魂 C. 朋友 D. 自然
    答案:A

  2. 诗中提到的“黄精”主要象征了什么?
    A. 财富 B. 健康 C. 智慧 D. 幸福
    答案:B

  3. “重来只要斋盏饭”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富裕的生活 B. 简单的生活 C. 旅行 D. 学习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周文璞的《既离洞霄遇雨却寄道友》同样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强调的是豪放的情感,而周文璞则更为内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