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仆射司马文正公挽词四首》

时间: 2025-01-06 12:33:01

经济心犹壮,清羸疾易伤。

那知两楹奠,遽失万夫望。

家有诗书积,坟无金玉藏。

谁知幅巾敛,曾佩上公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经济心犹壮,清羸疾易伤。
那知两楹奠,遽失万夫望。
家有诗书积,坟无金玉藏。
谁知幅巾敛,曾佩上公章。

白话文翻译

他的政治抱负依然旺盛,但身体却因疾病而虚弱。
谁能想到他突然去世,让无数人感到失望。
家中堆满了诗书,坟墓里却没有金银财宝。
谁能知道他生前简朴,却曾佩戴过高官的印章。

注释

  • 经济:指政治才能,治理国家的能力。
  • 清羸:清瘦,虚弱。
  • 两楹奠:古代葬礼中的一种仪式,此处指去世。
  • :突然。
  • 万夫望:指众人的期望。
  • 幅巾敛:指简朴的生活。
  • 上公章:指高官的印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张耒为悼念司马光而作。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曾任宰相,主持编纂《资治通鉴》。司马光去世后,张耒深感其政治才能和品德,故作此诗以表哀悼。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司马光生前政治抱负与身体状况的对比,表达了对他的深切哀悼和崇高敬意。首句“经济心犹壮”赞扬了司马光的政治才能,而“清羸疾易伤”则突出了他身体的虚弱。后两句“那知两楹奠,遽失万夫望”表达了对他突然去世的震惊和众人的失望。最后两句“家有诗书积,坟无金玉藏”和“谁知幅巾敛,曾佩上公章”则强调了他的简朴生活和高尚品德,以及他曾担任的高官职位。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司马光的人格魅力和政治成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经济心犹壮:赞扬司马光的政治才能依然旺盛。
  2. 清羸疾易伤:指出他身体虚弱,容易生病。
  3. 那知两楹奠:表达对他突然去世的震惊。
  4. 遽失万夫望:指出他的去世让众人感到失望。
  5. 家有诗书积:强调他家中堆满了诗书,显示他的学识。
  6. 坟无金玉藏:指出他的坟墓里没有金银财宝,显示他的简朴。
  7. 谁知幅巾敛:指出他生前生活简朴。
  8. 曾佩上公章:指出他曾担任过高官。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经济心犹壮”与“清羸疾易伤”的对比,突出了司马光的政治才能与身体状况的反差。
  • 象征:“家有诗书积”象征他的学识,“坟无金玉藏”象征他的简朴。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司马光生前政治抱负、身体状况、学识和品德的描写,表达了对他的深切哀悼和崇高敬意,强调了他的政治成就和高尚品德。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经济心:政治才能的象征。
  • 清羸疾:身体虚弱的象征。
  • 两楹奠:去世的象征。
  • 万夫望:众人期望的象征。
  • 诗书积:学识的象征。
  • 金玉藏:财富的象征。
  • 幅巾敛:简朴生活的象征。
  • 上公章:高官职位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经济心犹壮”指的是什么? A. 政治才能 B. 经济状况 C. 军事才能 D. 文学才能

  2. “那知两楹奠”中的“两楹奠”指的是什么? A. 婚礼 B. 葬礼 C. 祭祀 D. 庆典

  3. 诗中“家有诗书积”强调了什么? A. 财富 B. 学识 C. 权力 D. 地位

  4. “谁知幅巾敛,曾佩上公章”中的“幅巾敛”指的是什么? A. 高官职位 B. 简朴生活 C. 军事才能 D. 文学才能

答案

  1. A
  2. B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司马光挽词》:苏轼也为司马光作过挽词,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哀悼。

诗词对比

  • 张耒的《故仆射司马文正公挽词四首》与苏轼的《司马光挽词》都表达了对司马光的敬意和哀悼,但张耒的诗更注重对司马光政治才能和品德的描写,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他的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资治通鉴》:司马光主持编纂的史书,了解他的政治成就和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