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五绝》

时间: 2025-01-05 10:14:57

落景秋云晚不开,天寒古岸野船回。

初惊波面微澜起,已觉风前细雨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舟行五绝 张耒 〔宋代〕 落景秋云晚不开,天寒古岸野船回。初惊波面微澜起,已觉风前细雨来。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夕阳下的秋云傍晚时分依然不散,天气寒冷,古老的岸边野船归来。起初惊讶于波面微微的涟漪,随即感觉到风中飘来的细雨。

注释: 字词注释:

  • 落景:夕阳。
  • 秋云:秋天的云。
  • 晚不开:傍晚时分云层不散。
  • 古岸:古老的岸边。
  • 野船:指没有固定航线的船只。
  • 微澜:微小的波浪。
  • 细雨:小雨。

典故解析:

  • 本诗未涉及具体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即为其代表作之一。张耒在政治上也有所作为,曾任翰林学士等职。

创作背景: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江景图,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和诗人的感受。可能是在一次江上旅行中,诗人感受到了秋日的寒意和自然的细微变化,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秋日傍晚的江景。首句“落景秋云晚不开”,通过“落景”和“秋云”两个意象,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天气的阴沉。次句“天寒古岸野船回”,以“天寒”和“古岸”加深了秋日的寒意,而“野船回”则增添了一丝动态和生活的气息。后两句“初惊波面微澜起,已觉风前细雨来”,通过“微澜”和“细雨”两个细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细腻的感受。整首诗情感含蓄,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和深刻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落景”和“秋云”描绘了傍晚时分的阴沉天气,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氛围。
  • 次句以“天寒”和“古岸”加深了秋日的寒意,而“野船回”则增添了一丝动态和生活的气息。
  • 后两句通过“微澜”和“细雨”两个细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细腻的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微澜”和“细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细微变化。
  • 拟人:“秋云晚不开”中的“不开”赋予了秋云以人的行为特征,增强了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傍晚江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细腻的感受,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刻体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景: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
  • 秋云:秋天的云,象征天气的阴沉。
  • 古岸:古老的岸边,象征历史的沉淀。
  • 微澜:微小的波浪,象征自然的细微变化。
  • 细雨:小雨,象征秋日的寒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落景”指的是什么? A. 夕阳 B. 秋云 C. 古岸 D. 微澜
  2. “野船回”中的“回”是什么意思? A. 回来 B. 回去 C. 来回 D. 返回
  3. 诗中的“微澜”和“细雨”分别象征什么? A. 自然的细微变化和秋日的寒意 B. 秋日的寒意和自然的细微变化 C. 天气的阴沉和时间的流逝 D. 历史的沉淀和时间的流逝

答案:1. A 2. D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样描绘了江景,但情感更为复杂。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江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张耒的《舟行五绝》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相比,张诗更为简洁,情感更为含蓄,而苏诗情感更为复杂,表达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风。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