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无为照老三首》
时间: 2025-01-01 13:58:29意思解释
吊无为照老三首
作者: 李流谦 (宋代)
原文展示:
弹指超然一念初,从儒从佛两遽庐。
十年向走半天下,万卷不称行秘书。
故自高怀嫌入俗,不妨儿辈共憎渠。
临行半偈如何道,裂转虚空最起予。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指尖弹动之间,超然的念头刚刚开始,从儒家和佛教两种思想中选择居所。
十年来我走了半个天下,阅读的书卷却无法称作我的行踪记录。
因此我自高自大,不愿意融入世俗,但也不妨碍年轻人对我的厌恶。
临行时我该如何表达这半句偈语,撕裂虚空的道理,最终让它启迪我。
注释:
字词注释:
- 弹指: 指手指轻轻弹动,形容时间短暂。
- 超然: 超越世俗。
- 遽庐: 仓促选择的居所,指在儒家和佛教中选择。
- 称: 称为、称作。
- 高怀: 高尚的情怀。
- 嫌: 嫌弃、厌恶。
- 渠: 指代某人,可能是世俗的人。
- 半偈: 佛教中的偈语,半句。
- 裂转虚空: 撕裂虚空,形容思想的飞跃和升华。
典故解析:
- 儒佛交融: 诗中提到的“从儒从佛”,反映了宋代士人对儒家与佛教思想的融合与思考。
- 行书: 诗人提到“万卷不称行秘书”,暗指对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流谦,宋代著名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歌多反映个人思想和对社会的观察,常常探讨哲理和人性。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流谦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反思期,他在游历十年后,感受到对世俗的困惑与对理想的追求,表达出对传统与个人信仰的挣扎。
诗歌鉴赏:
《吊无为照老三首》是一首反映诗人内心冲突与哲理思考的作品。诗中,李流谦通过“弹指超然一念初”开篇,展示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对哲学思考的追求。诗的前半部分,诗人承认自己在儒家与佛教思想之间的挣扎,既想要追求高尚的理想,又感到世俗的干扰和困惑。
诗人的自省,尤其在“十年向走半天下,万卷不称行秘书”中达到高潮,他意识到尽管自己走遍千山万水,读书无数,却未能真正理解生活的真谛。这种对知识和经验的反思,揭示了李流谦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在后半部分,诗人表达出一种超然的态度,认为自己虽自高自大,却不妨碍年轻人的厌恶。最后一句“裂转虚空最起予”,则是对理想和哲学的追寻,体现了他在世俗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与探索。
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示了李流谦对自我与社会的反思,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对生命真谛的追寻,具有深邃的哲学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弹指超然一念初: 形容瞬间的觉悟,开始思考更深层次的哲理。
- 从儒从佛两遽庐: 选择生活的立足点,儒家和佛教是两种选择。
- 十年向走半天下: 表达自己在外游历的经历。
- 万卷不称行秘书: 反思读书与实际体验的关系。
- 故自高怀嫌入俗: 表达对世俗的不屑与对理想的追求。
- 不妨儿辈共憎渠: 对年轻人的看法,表示自己的独特见解。
- 临行半偈如何道: 临别时,思考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
- 裂转虚空最起予: 对于哲理的深刻理解与领悟。
修辞手法:
- 比喻: “裂转虚空”比喻思想的飞跃。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形成对比。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探索自我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表达对哲理的追求和对世俗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超然: 代表一种高于世俗的追求。
- 万卷书: 象征知识的积累与智慧。
- 裂转虚空: 代表对哲理和真理的追求与领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流谦选择了哪两种思想作为他的“居所”?
A. 道教与儒家
B. 儒家与佛教
C. 佛教与道教 -
诗中“十年向走半天下”表达了什么?
A. 诗人的骄傲
B. 诗人的游历经历
C. 诗人的失败 -
“裂转虚空”在诗中代表什么?
A. 物质的追求
B. 哲理的领悟
C. 对世俗的逃避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与李流谦在对待理想与现实的态度上有相似之处,李白常通过豪放的语言表达对理想的追求,而李流谦则更多地反映内心的挣扎与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李流谦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