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立春后余寒二首》

时间: 2025-01-01 13:38:46

挟冷朝阳未吐光,小池犹有夜来霜。

东君自识沈潜意,谁道阴柔解变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立春后余寒二首
李流谦 〔宋代〕
挟冷朝阳未吐光,小池犹有夜来霜。
东君自识沈潜意,谁道阴柔解变刚。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早晨阳光尚未显露,小池塘里仍然留有昨夜的霜。
春天的东风自会明白沉潜的意图,谁能说阴柔的气候就不能转变成刚强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挟冷:夹带着寒冷的意思。
  • 朝阳:早晨的阳光。
  • 未吐光:尚未散发光芒。
  • 小池:小池塘。
  • 犹有:依然有。
  • 夜来霜:昨夜降下的霜。
  • 东君:春天的象征,东风。
  • 自识:自己明白。
  • 沈潜意:沉潜的意图或心思。
  • 阴柔:指春天初期温暖柔和的气候。
  • 解变刚:转变为刚强的状态。

典故解析:

  • 东君:古代文学中常用东风来象征春天,代表着万物复苏的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流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富有哲理性和审美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立春之后,时值初春,天气仍旧寒冷,反映了春天来临时的矛盾与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冬寒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透过清晨的寒冷与初春的温暖,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首联“挟冷朝阳未吐光”,通过“冷”和“阳”的对比,表现了春天初来时的矛盾状态:虽然阳光即将到来,但寒冷依旧在场,暗示着冬天的余威尚存。次联“小池犹有夜来霜”,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矛盾,小池塘里仍然残留着昨夜的霜,象征着寒冷的坚持。

转而第三、四句,诗人引入了“东君”这一春天的化身,赋予春风以生命和智慧,表明春天自有其内在的力量与意图。最后一句“谁道阴柔解变刚”则是对春天的期待与信心,表明阴柔的初春气候终将转化为刚强的生命力,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这种深刻的哲理思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挟冷朝阳未吐光:寒冷的空气夹杂着刚刚升起的阳光,尚未散发出温暖的光芒。
  2. 小池犹有夜来霜:小池塘中依然可以看到昨夜结下的霜,显示出寒意仍在。
  3. 东君自识沈潜意:春天的东风自会理解沉潜的意图,暗示着生命的转变。
  4. 谁道阴柔解变刚:谁说温和的春天不能变得刚强,展现出春天的潜力与力量。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中“挟冷”与“犹有”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拟人:将“东君”赋予了感知与智慧的属性,使得春天生动形象。
  • 比喻:将春风比作东君,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初期状态,表达了对春天来临的期待和对生命的信心,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力的复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朝阳:象征希望与新生。
  • 小池:代表着自然的细腻与柔和。
  • :象征寒冷与冬天的残留。
  • 东君:象征春天的力量与生命的复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东君”指代什么?
    A. 冬天
    B. 春天
    C. 夏天
    D. 秋天

  2. “犹有夜来霜”中的“犹有”是什么意思?
    A. 还没有
    B. 仍然有
    C. 变得更加
    D. 失去了

  3.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冬天的怀念
    B. 对春天的期待
    C. 对夏天的渴望
    D. 对秋天的怀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李流谦的这首诗更关注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复苏,而《静夜思》则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思乡之情。两者在意境与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古诗词精华选》

这些资料能够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古代诗词的魅力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