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引·落星万点》
时间: 2025-01-07 21:08: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婆罗门引·落星万点
辛弃疾 〔宋代〕
落星万点,一天宝焰下层霄。
人间叠作仙鳌。
最爱金连侧畔,红粉袅花梢。
更鸣鼍击鼓,喷玉吹箫。
曲江画桥。
记花月可怜宵。
想见闲愁未了,宿酒才消。
东风摇荡,似杨柳十五女儿腰。
人共柳那个无聊。
白话文翻译:
落下的星星如点点繁星,映照在天上如同宝焰。
人间的景色堆叠成仙鹤的形状。
我最喜欢那金色的花连在旁边,红色的花在枝头轻轻摇曳。
再听那青蛙鸣叫,鼓声阵阵,玉笛声声。
曲江的画桥,记得那美丽的花月夜。
想起那闲愁未解,宿酒才刚消散。
东风轻轻摇摆,仿佛杨柳像十五岁的姑娘的腰肢。
与柳树一起感到无聊。
注释:
- 落星万点:形容星星如万点般璀璨。
- 层霄:高空,天空的层次。
- 仙鳌:指像神仙一样的美丽景色。
- 金连:一种金色的花。
- 红粉袅花梢:形容红色的花在风中轻轻摇曳。
- 鸣鼍:青蛙的叫声。
- 喷玉吹箫:形容乐器的声音如玉石般清脆。
- 曲江:地名,指曲江河。
- 可怜宵:令人怜惜的夜晚。
- 闲愁未了:指心中的忧愁无法解脱。
- 宿酒才消:指酒意尚未消散。
- 东风摇荡:春风轻轻摇动。
- 十五女儿腰:形容女子纤细的腰身。
- 柳那个无聊:与柳树一起感到无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他一生经历了金朝的侵扰与南宋的建立,作品多表现豪放奔放的风格,情感真挚,富有民族气节。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时期,正值南宋的风雨飘摇。他通过描写美丽的星空和花月夜,寄托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婆罗门引·落星万点》是辛弃疾在描绘夜晚美景的同时,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和生活哲学。诗中以“落星万点”开头,便给人一种清新而浪漫的感觉,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光辉灿烂的夜空。接着,诗人通过“人间叠作仙鳌”展现了人间与仙境的交融,营造出一种超脱的意境。
在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中,辛弃疾特别钟情于“金连侧畔,红粉袅花梢”,通过对花的细致描绘,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命美好的珍视。再加上“鸣鼍击鼓,喷玉吹箫”的乐声,诗中不仅有视觉的美,还有听觉的享受,形成了一个多感官的艺术空间。
然而,诗中也隐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闲愁未了,宿酒才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尽管身处美景之中,心中却仍有无尽的愁绪。在这幅美丽的画面中,辛弃疾的情感与景色交织,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对比,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最后,诗的结尾“东风摇荡,似杨柳十五女儿腰”,通过生动的比喻,进一步突显了女子的柔美与生命的无常,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落星万点,一天宝焰下层霄:描绘夜空中星星的璀璨,仿佛宝焰洒落。
- 人间叠作仙鳌:形容人间的美景如同仙境般美丽。
- 最爱金连侧畔,红粉袅花梢:表现对花的喜爱,营造出春天的生动气息。
- 更鸣鼍击鼓,喷玉吹箫:声响与乐器的结合,增添了诗的动感。
- 曲江画桥:提及地名,渲染出一幅美好的画面。
- 记花月可怜宵:怀念那美好的夜晚,情感深沉。
- 想见闲愁未了,宿酒才消:表达内心的忧愁与对酒的依赖。
- 东风摇荡,似杨柳十五女儿腰:通过比喻,突出女子的柔美与生命的无常。
- 人共柳那个无聊:与自然同感无聊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东风摇荡,似杨柳十五女儿腰”,用形象的比喻描绘女子的柔美。
- 对仗:如“喷玉吹箫”,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星星、花、酒等意象,交织出诗人情感的复杂性。
主题思想:整体上,这首词通过描写夜空与花月,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情感的细腻表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星:象征美好与短暂。
- 花:象征生命的美丽与脆弱。
- 月:象征思念与忧伤。
- 酒:象征放纵与解愁。
- 东风:象征春天与生机。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的情感基调,展现了辛弃疾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金连”是指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花
- C. 一种酒
- D. 一种动物
-
填空题:诗中“东风摇荡,似杨柳__腰”。
-
判断题:诗中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忧愁。(对/错)
答案:
- B
- 十五女儿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辛弃疾
- 《江城子·密州出猎》 - 苏轼
诗词对比:
- 辛弃疾与李清照的词作都涉及对自然美的描绘,但辛弃疾更强调豪情与忧愁的交织,而李清照则更注重细腻的情感刻画。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全集》
- 《宋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