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兴太守卢给事赴兵部侍郎召四首以邦家之光为韵 其三》

时间: 2025-01-04 10:29:16

公来临我邦,天意若见私。

从容坐席间,风化已四驰。

民曰吾二天,士曰得我师。

庶几少淹留,子弟公教之。

如何如不顾,公岂要我思。

不见溪上山,旦暮发妍姿。

及兹有行色,风日含悽悲。

公亦何负渠,欠渠百篇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公来临我邦,天意若见私。
从容坐席间,风化已四驰。
民曰吾二天,士曰得我师。
庶几少淹留,子弟公教之。
如何如不顾,公岂要我思。
不见溪上山,旦暮发妍姿。
及兹有行色,风日含悽悲。
公亦何负渠,欠渠百篇诗。

白话文翻译:

这位公子来到我的国家,仿佛是天意对我的私心有所眷顾。
他从容地坐在席上,风俗已经传扬四方。
老百姓说你是我们的天子,士人们说你是我值得学习的老师。
希望你能稍作停留,教导我们的子弟。
怎么会如此无视呢,难道你不想让我思念你吗?
看不见溪边的山,早晚都在绽放妍丽的姿态。
如今你匆匆忙忙,风日中带着凄凉的悲伤。
你又何曾辜负他们,欠下的只是我对你的一百篇诗。

注释:

  • :指卢给事,诗中的主角。
  • :国家或地方。
  • 风化:即风俗和文化。
  • 淹留:停留,逗留的意思。
  • :指代“你”,指卢给事。
  • 旦暮: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一止,宋代诗人,字文贞,号南溪,晚号止庵。刘一止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所作多为咏物抒怀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卢给事即将赴任兵部侍郎之际,表达了对其离去的惋惜和对未来的期待,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关心与对友人的眷恋。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卢给事的送别,展现了深厚的友谊和对国家未来的关切。开头几句通过对卢给事到来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天意的眷顾,进一步引出人们对他的崇敬与期待。诗中提到“民曰吾二天,士曰得我师”,从民众和士人的角度反映了卢给事的德行和才华,表现出他在民间的威望。

接下来的几句则流露出诗人对卢给事即将离去的忧虑和不舍,尤其“如何如不顾,公岂要我思”更是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安与惆怅。诗的最后,诗人以“公亦何负渠,欠渠百篇诗”总结了对卢给事的期望与祝福,强调了他对于故土的深情与责任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清新,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切的期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公来临我邦”:表明卢给事的到来,带来了一种希望与期盼。
    • “天意若见私”:暗示诗人对卢给事的个人情感以及对他能力的认可。
    • “从容坐席间”:体现卢给事的风度与从容自信。
    • “风化已四驰”:暗示文化的传播与社会的风气。
    • “民曰吾二天,士曰得我师”:反映出民众与士人的期待,增强了卢给事的光辉形象。
    • “庶几少淹留,子弟公教之”:表达希望卢给事能够多停留,给予教育与指导的愿望。
    • “如何如不顾”:流露出诗人对卢给事离去的惋惜。
    • “不见溪上山,旦暮发妍姿”:借自然景物带出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及兹有行色,风日含悽悲”:描绘离别的伤感气氛。
    • “公亦何负渠,欠渠百篇诗”:最后总结,表达对卢给事的期待与祝福。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卢给事比作“天”,暗示其地位与影响力。
    • 拟人:自然景物的描写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抒情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情眷恋与对国家未来的期盼,展现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关注与对文化传播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溪上山: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时间的流逝,暗示了人生的变化。
  • 风日:象征着变化的外部环境,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 百篇诗:象征着对卢给事的深厚情谊与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公”指的是谁? A. 诗人
    B. 卢给事
    C. 民众

  2. “如何如不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期待
    B. 忧虑
    C. 高兴

  3. 诗中提到的“溪上山”象征什么? A. 友谊
    B. 时间的流逝
    C. 文化传播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与期盼。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离别的情感。

诗词对比

  • 刘一止与杜甫的送别诗,均以对友人的深情寄托为主题,但刘一止更侧重于对国家未来的期望,而杜甫则更多表现出对个人命运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