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杭州乱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4 20:35:58

饥来命饷寒索衣,官家养兵如养儿。

时平军律久玩弛,辕门笑歌骄莫随。

往时金陵囚刺史,今者杭州漕臣死。

稽天烈焰穷朝昏,千丈红霞炫江水。

邻州之兵如此兵,呜呼此难何时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饥来命饷寒索衣,官家养兵如养儿。
时平军律久玩弛,辕门笑歌骄莫随。
往时金陵囚刺史,今者杭州漕臣死。
稽天烈焰穷朝昏,千丈红霞炫江水。
邻州之兵如此兵,呜呼此难何时平。

白话文翻译:

饥饿时请命给我发放粮食,寒冷时索要衣物,
朝廷养活士兵就像养儿子一样。
如今太平的军法早已松弛,
辕门前的欢笑歌声无人愿意附和。
往日金陵被囚的刺史,
如今杭州的漕臣却已死去。
天上烈焰烧得越发凶猛,
千丈红霞照耀着江水。
邻州的士兵变成了这样的士兵,
唉,这样的动乱何时才能平息?

注释:

  • 饥来命饷:饥饿时请命发放粮食。
  • 寒索衣:寒冷时索要衣物。
  • 官家养兵如养儿:政府像养儿子一样养活士兵。
  • 时平军律:在太平时期,军法松弛。
  • 辕门笑歌:辕门前有人在欢笑唱歌。
  • 金陵囚刺史:金陵的刺史曾被囚禁。
  • 杭州漕臣死:杭州的漕运官员已经死去。
  • 稽天烈焰:高空中的烈焰。
  • 千丈红霞:高空中绚丽的红色霞光。
  • 邻州之兵:邻近州的士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一止(生卒年不详),字君实,号一止,宋代诗人。其诗风格多变,擅长表现现实生活和社会政治问题,以直抒胸臆而著称,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尤其是杭州一带民生困苦,士兵和百姓生活艰难。作者通过描写士兵的饥寒和政治腐败,表达对时局的失望与忧虑。

诗歌鉴赏:

《闻杭州乱二首其一》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动荡不安的社会场景,诗人通过饥饿、寒冷的意象,展现了士兵和百姓的苦楚。开头的两句直指官府对于士兵的供给,就像养儿子一样,却未能真正关心士兵的命运。接下来的句子则揭示了军法的松弛与社会的混乱,辕门前的欢笑与歌声在动荡的背景下显得格外刺眼。

诗中提到的“金陵囚刺史”和“杭州漕臣死”,不仅反映了官场的黑暗与腐败,也暗示了动荡不安的局势。后面几句通过“稽天烈焰”和“千丈红霞”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压迫感与紧迫感,仿佛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灾难。

最后,诗人以“呜呼此难何时平”的感叹,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透出深深的忧伤。这首诗不仅在情感上引人共鸣,也在语言上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平,充分展现了作者的才能和对社会的不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饥来命饷寒索衣:士兵在饥饿时请求发放粮食,寒冷时请求发放衣物,揭示了士兵生活的艰难。
  2. 官家养兵如养儿:政府对士兵的供养态度如同对待儿子,但这里隐含讽刺,表明这种供养并不切实际。
  3. 时平军律久玩弛:和平时期军队的纪律早已松弛,暗示国家的动乱。
  4. 辕门笑歌骄莫随:在军营的辕门前,欢笑的歌声让人感觉到一种不合时宜的浮躁。
  5. 往时金陵囚刺史:提到历史上金陵的官员被囚禁,暗指当权者的不堪。
  6. 今者杭州漕臣死:如今杭州的漕运官员已死,说明政治的腐败与无能。
  7. 稽天烈焰穷朝昏:天上的火焰不断蔓延,象征着动乱与不安。
  8. 千丈红霞炫江水:红霞照耀江水,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突显动乱的背景。
  9. 邻州之兵如此兵:邻近州的士兵也同样处于动乱之中。
  10. 呜呼此难何时平:感叹动乱局势何时才能平息,流露出深深的无奈与渴望和平。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句子的对仗工整,如“饥来命饷寒索衣”和“官家养兵如养儿”。
  • 比喻:将士兵的生活比作儿子的养活,突显政府的冷漠。
  • 意象:使用了“烈焰”、“红霞”等意象,营造出紧迫感和不安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动乱时代的忧虑与感慨,表达了对士兵和百姓困境的同情,以及对政治黑暗和社会混乱的控诉,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饥饿与寒冷:象征着士兵生活的困苦。
  • 烈焰与红霞:象征着动乱与不安,暗示着即将到来的灾难。
  • 官员的命运:反映政治腐败与社会的黑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官家养兵如养儿”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 A. 政府对士兵的关心
    • B. 政府对士兵的冷漠
    • C. 政府的资金充足
    • D. 军法的严格执行
  2. 诗中“千丈红霞炫江水”中的“红霞”象征着什么?

    • A. 美好的未来
    • B. 动乱与不安
    • C. 和平的景象
    • D. 喜庆的节日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动乱时代的忧虑与感慨
    • B. 对政府的赞美
    • C. 对士兵的赞美
    • D. 对金陵的怀念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乱带来的苦难。
  2. 白居易《琵琶行》: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诗词对比:

杜甫《春望》

  • 主题:战乱带来的困苦。
  • 风格:沉郁悲凉,直抒胸臆。

白居易《琵琶行》

  • 主题: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 风格:细腻生动,情感深沉。

这两首诗与《闻杭州乱二首其一》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均表现出对动乱和苦难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