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峄山碑》

时间: 2025-01-14 14:26:30

六国平来四海家,相君当代擅才华。

谁知颂德山头石,却与他人戒后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六国平来四海家,相君当代擅才华。
谁知颂德山头石,却与他人戒后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与思考。六国的和平使得四海的人民安居乐业,而你作为当代的杰出人才,才华横溢。然而,谁能想到这块刻有颂德的山石,竟然在提醒人们要戒慎恐惧,防止后车之覆。

注释:

  • 六国:指战国时期的六个国家,象征曾经的强盛与和平。
  • 平来:指历史上和平的局面。
  • 相君:称呼君主或贤才,表示对人的尊敬。
  • 擅才华:拥有出众的才华。
  • 颂德:表扬品德,赞美道德。
  • 山头石:指刻有碑文的石头,象征历史的见证。
  • 戒后车:警惕后来的失误,源自历史教训。

典故解析:

“戒后车”出自古代的历史教训,提醒人们要吸取经验教训,防止重蹈覆辙。中国古代常用此语表达对历史教训的警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继,唐代诗人,以其清新秀丽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对历史的感慨。

创作背景:

《读峄山碑》创作于张继游历峄山时,因看到碑文而引发的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正值唐代盛世,诗人感受到社会的繁荣与历史的教训,试图通过诗歌来警醒后人。

诗歌鉴赏:

《读峄山碑》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张继通过对碑文的解读,抒发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诗的前两句通过提及“六国平来四海家”,展现了一个安定繁荣的社会景象,体现出对和平生活的珍惜和赞美。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历史的辉煌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得诗人对当代杰出人才的赞扬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诗的后两句却转向反思,提到“谁知颂德山头石”,暗示即使在辉煌背后,人们也应当铭记历史的教训,时刻保持警惕。“戒后车”这一警句,既是对历史教训的回顾,也是对当代人行为的警示。诗人在此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与忧虑,体现出深邃的历史观与人文关怀。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张继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复杂的情感,使得作品具有了较高的艺术价值与思考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六国平来四海家:历史上六个国家的统一带来了四海的安宁,说明国家强盛时民众的幸福生活。
  2. 相君当代擅才华:称赞当代的君主或人才出众,表明对当代人的期望。
  3. 谁知颂德山头石:山上的碑石铭刻着赞美品德的文字,让人反思。
  4. 却与他人戒后车:警惕后人,提醒不要重蹈覆辙,避免历史的错误。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层次感。
  • 比喻:将山头石比作历史的见证,体现了历史的深远影响。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强调在享受安定生活的同时,不应忘记历史的教训,保持警惕,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六国:象征历史的辉煌与统一。
  • 山头石:象征历史的见证与教训。
  • 相君:象征当代的杰出人才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六国平来四海家”中的“六国”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国家? A. 三国
    B. 战国
    C. 五代

  2. “戒后车”出自于哪个文化背景? A. 现代文学
    B. 古代历史教训
    C. 诗歌创作

  3. 诗中提到的“颂德”是什么意思? A. 赞美道德
    B. 谴责恶行
    C. 追求财富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勃《滕王阁序》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张继《读峄山碑》与王勃《滕王阁序》
    • 两者均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感慨,但王勃的抒情更为豪放,而张继则更为深沉内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