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八之二)》

时间: 2025-01-19 19:01:55

檐角楠阴转日,楼前荔子吹花。

鹧鸪声里霜天晚,叠鼓已催衙。

乡梦时来枕上,京书不到天涯。

邦人讼少文移省,闲院自煎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乌夜啼(八之二)
檐角楠阴转日,楼前荔子吹花。
鹧鸪声里霜天晚,叠鼓已催衙。
乡梦时来枕上,京书不到天涯。
邦人讼少文移省,闲院自煎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的傍晚,阳光透过檐角的楠树洒下,楼前的荔枝树正开着花。鹧鸪的叫声在霜天的傍晚响起,鼓声催促着衙门的工作。乡愁时常在梦中萦绕,而来自京城的书信却无法传到遥远的地方。故乡的百姓少有争讼,这里闲适的院落里,我独自煮茶。

注释:

字词注释:

  • 楠阴转日:楠树的阴影随着太阳的移动而变化。
  • 荔子:荔枝树,花开时节,寓意着生机。
  • 鹧鸪:一种鸟,常在秋天鸣叫,象征乡愁。
  • 霜天晚:指秋天的傍晚,带有寒意。
  • 叠鼓已催衙:鼓声重叠,催促衙门工作。
  • 乡梦:思乡的梦境。
  • 京书:来自京城的信件。
  • 邦人:故乡的人。
  • 文移省:文书少,争讼转移到省级。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乡梦”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许多古代诗人情感相通。
  • “叠鼓”典型的衙门声响,暗示着官场的繁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生于浙江绍兴。他一生致力于国家的兴亡,深受历代文学界推崇,尤其以其爱国情怀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而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时期,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国家无奈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政治的失望和对乡土的依恋。

诗歌鉴赏:

《乌夜啼》展现了陆游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人文情怀。全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营造了一种惆怅的氛围。开篇的“檐角楠阴转日,楼前荔子吹花”,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时节的变化和生命的活力,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然而,随着诗歌的发展,情感逐渐转向忧伤。

“鹧鸪声里霜天晚”,鹧鸪的鸣叫声在寒霜的傍晚中传来,既是自然之声,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诗人在繁忙的官场中感受到的无奈与失落,使得“乡梦时来枕上”成为一种情感的依托。他对故乡的思念如同梦境般萦绕不去。

最后两句“邦人讼少文移省,闲院自煎茶”,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安宁的向往与追求。尽管身处繁华的京城,诗人却渴望着那种宁静和闲适的生活,反映出他追求内心平和的哲学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檐角楠阴转日:描绘时间的流逝,日光斜照,展现出一种静谧的生活情景。
  2. 楼前荔子吹花:生动描绘了春夏之交,荔枝花开的美丽场景,增添了生机。
  3. 鹧鸪声里霜天晚:鹧鸪的鸣叫与霜天的冷清相结合,传达出一种多愁善感的情绪。
  4. 叠鼓已催衙:隐喻官场的忙碌与紧迫,使得诗人的情感愈发突显。
  5. 乡梦时来枕上:乡愁浮现于梦中,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6. 京书不到天涯:京城的书信无法抵达,表达了与故乡的隔阂。
  7. 邦人讼少文移省:描绘了故乡的宁静与安定,强调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8. 闲院自煎茶:诗人选择在闲适的环境中煮茶,体现出他内心的平和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情感。
  • 对仗:上下句的意象相对,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情景交融。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陆游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官场的失望,传达出一种渴望宁静生活的情感基调,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楠阴:象征着生命与时间的流逝。
  • 荔子:象征着青春与欢乐。
  • 鹧鸪:象征着思乡与孤独。
  • 霜天:象征着冷清与凋零。
  • :象征着闲适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鹧鸪”象征着什么? A. 乡愁
    B. 欢快
    C. 忧伤
    D. 自由

  2.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哪些事物的向往? A. 官场的繁忙
    B. 乡土的宁静
    C. 都市的繁华
    D. 诗歌的创作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陆游《乌夜啼》与李白《静夜思》:两者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乌夜啼》更注重生活的细腻与沉思,而《静夜思》则通过月光直接映射出思乡情绪。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