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更漏子·柳间眠
作者: 晏几道 〔宋代〕
柳间眠,花里醉,不惜绣裙铺地。
钗燕重,鬓蝉轻,一双梅子青。
粉笺书,罗袖泪,还有可怜新意。
遮闷绿,掩羞红,晚来团扇风。
白话文翻译
在柳树间安静地睡着,在花丛中醉倒,不惜把绣裙铺在地上。
发钗如燕,发鬓轻如蝉,手中握着一双梅子青。
在粉色信笺上写字,罗袖上流下泪水,还有那可怜的心情新意。
用绿扇遮住烦闷,掩住脸上的羞红,傍晚的微风轻轻吹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更漏子:一种词牌名。
- 柳间眠:在柳树之间睡觉。
- 花里醉:在花丛中陶醉。
- 绣裙:绣花的裙子,象征美丽。
- 钗燕:形容头饰如同燕子般轻盈。
- 鬓蝉:形容发鬓轻盈如蝉。
- 梅子青:青梅,象征青春和清新。
- 粉笺:粉色的信纸,常用于书信。
- 罗袖泪:罗袖上留下的眼泪。
- 遮闷绿、掩羞红:用扇子遮住心中的烦闷与面上的羞红。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现出一种优雅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情感,反映了当时士大夫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淡淡的忧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989年-1055年),字善度,号惟白,宋代著名词人,擅长写词,其词风清丽、婉约,常描绘生活中的细腻感受和情感,尤其擅长抒情和描写爱情。
创作背景
在宋代,社会相对安定,士人阶层的生活富足,许多诗词创作反映出这个时期士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与内心情感的挣扎。
诗歌鉴赏
《更漏子·柳间眠》以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沉醉与对人生情感的思索。开篇的“柳间眠,花里醉”便巧妙地将自然与情感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在柔美的环境中沉醉的心情。接着通过“绣裙铺地”这一细节,暗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中描绘的细腻情感,通过“钗燕重,鬓蝉轻”体现出女子的娇美,仿佛在描绘一位美丽的女子,在春日的花丛中,轻盈而又优雅。之后的“粉笺书,罗袖泪”,则展示了她内心的脆弱与感伤,细腻的情感不禁让人心生怜惜,显示出诗人对女性情感的深刻理解。
最后一联“遮闷绿,掩羞红,晚来团扇风”则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调适与应对,微风轻拂,象征着一种淡淡的安慰和释然,使整首词在抒情中又带有一丝淡淡的哲思,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柳间眠,花里醉:描绘了一幅春日的美好画面,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
- 不惜绣裙铺地:显示出诗人不在乎名利与外表,愿意享受生活的态度。
- 钗燕重,鬓蝉轻:通过对比,展现女子的娇美与轻盈。
- 一双梅子青:象征青春、美好,暗含对爱情的渴望。
- 粉笺书,罗袖泪:表现出内心的细腻情感,流露出女子的柔情与伤感。
- 还有可怜新意:暗示着一种新的情感产生,虽有伤感但依然充满希望。
- 遮闷绿,掩羞红:用扇子遮住烦恼与羞涩,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挣扎与自我保护。
- 晚来团扇风:晚风轻拂,象征着一种心境的平和与释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钗燕重”比喻头饰的轻盈。
- 对仗:如“遮闷绿,掩羞红”对仗工整。
- 拟人:将自然的风描绘成有情感的存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与女子的内心情感,表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内心复杂情感的反思。它在细腻的情感中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美与情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绣裙:代表女性的美丽与优雅。
- 钗、鬓:象征女性的装扮与细腻。
- 梅子青:青涩的爱情与青春。
- 粉笺:书信的细腻与情感的流露。
- 团扇:象征女性的柔情与内心的烦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柳间眠,花里醉”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陶醉
C. 愤怒
答案:B -
“钗燕重,鬓蝉轻”中的“重”和“轻”分别形容了什么? A. 头饰和发鬓
B. 风和雨
C. 春天和秋天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粉笺书”指的是什么? A. 书信
B. 诗词
C. 画作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晏几道与李清照的词风:两者均以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意象著称,但晏几道更强调自然之美,李清照则更多地融入个人情感的波动。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晏几道年谱》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与探讨,希望能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更漏子·柳间眠》的美妙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