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扬州
作者: 汪元量 〔宋代〕
江都王气逐浮沤,
旧说维扬第一州。
银烛夜攒喧凤吹,
金鞍晓织卫龙舟。
绿芜城上军声合,
红药阶前客泪收。
云散月明天在水,
误疑身世落瀛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扬州的繁华与美丽。诗人首先提到扬州的王气正如浮沤般涌动,旧时传说扬州为第一州。夜晚的银烛闪烁,喧闹声中传来凤笙的吹奏;清晨金鞍下的龙舟在织锦般的水面上航行。绿芜城上,军声相交;红药花前,客人泪水已然收拢。云散月明,水中映出天空,误让人误以为身世漂泊在瀛洲。
注释:
- 江都: 江都,古县名,今扬州一带。
- 王气: 王气指的是帝王之气,象征着气派和威严。
- 浮沤: 浮沤,指浮在水面的泡沫,比喻轻浮的气息。
- 维扬: 即扬州,古称维扬。
- 银烛: 银色的蜡烛,象征着夜晚的灯火。
- 凤吹: 凤笙,古代乐器,代表高雅的音乐。
- 金鞍: 鞍具,指装饰华丽的马鞍。
- 卫龙舟: 卫,指护卫。龙舟,古代战船,象征着威武。
- 绿芜城: 指扬州的城池,绿草如茵。
- 红药: 红色的花,象征着美丽和感伤。
- 瀛洲: 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他的诗歌以清丽、含蓄著称,常表达对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的独特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汪元量对扬州的赞美与怀念之中,正值宋代扬州繁荣时期,经济、文化发达,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
诗歌鉴赏:
这首《扬州》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扬州的繁华与美丽。诗人在开头以“江都王气逐浮沤”来引入,突显了扬州独特的历史地位与文化气息。接着,诗人通过夜晚的银烛和凤笙,营造出一种热闹而又高雅的氛围,表现出扬州夜生活的繁华。金鞍和龙舟的描写则展示了扬州作为水乡的独特魅力,体现了人们的富裕与奢华。
中间部分提到的军声和客泪,似乎在暗示着繁华背后的忧伤与离愁。尤其是“红药阶前客泪收”,不仅让人感受到客人的离愁别绪,也反映出在美景中难免掺杂的悲伤情感。最后两句中“云散月明天在水”将画面引向宁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迷惘,仿佛在说即便身处繁华之地,也难免感到孤独与迷失。
整首诗在语言上典雅而生动,情感上既有对繁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形成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交织,让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都王气逐浮沤: 描绘扬州的气势如王者之气,浮沤则暗指轻浮的表象。
- 旧说维扬第一州: 传说扬州是第一州,突出其历史文化的地位。
- 银烛夜攒喧凤吹: 夜晚的灯火与音乐交织,渲染热闹的氛围。
- 金鞍晓织卫龙舟: 早晨的龙舟展现出扬州水乡的独特风貌。
- 绿芜城上军声合: 绿草茵茵的城池中传来军队的声音,暗示繁华与战争的对立。
- 红药阶前客泪收: 美丽的花前,客人的眼泪似乎在流淌,表达感伤之情。
- 云散月明天在水: 描绘夜空与水面的宁静,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美。
- 误疑身世落瀛洲: 诗人沉醉于美景中,产生身世漂泊的迷惘感。
修辞手法:
- 比喻: “王气逐浮沤”将扬州的气势比作王者之气,形象地表现了城市的威严。
- 拟人: “客泪收”让眼泪具有人性,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扬州繁华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王气: 代表着威严与尊贵。
- 银烛: 象征着夜晚的温暖与热闹。
- 龙舟: 代表着水乡的文化与历史。
- 红药: 美丽与愁苦的交织。
- 云散月明: 宁静与自然和谐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银烛夜攒喧凤吹”中的“银烛”指的是什么?
- A. 食物
- B. 灯火
- C. 乐器
-
诗中提到的“瀛洲”象征着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仙境
- C. 战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津》:同样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人生的思考。
- 《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这些作品都在不同层面上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自然的美好,具有相似的主题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