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芦风飒飒,时节近昏黄。
木脱千山瘦,江空一水长。
云高鹏北运,天阔雁南翔。
读尽焚舟赋,持觞酹子桑。
白话文翻译
寒冷的芦苇在风中摇曳,季节已接近黄昏。
树木在千山中愈显瘦弱,江面上水流绵延无尽。
高空中的大鹏向北飞去,辽阔的天空中大雁南飞。
我读尽了《焚舟赋》,举杯向子桑致敬。
注释
字词注释:
- 飒飒:形容风声。
- 昏黄:指黄昏时分的颜色。
- 木脱:树木枯萎的样子。
- 空:无边无际的样子。
- 持觞:举杯,觞为酒杯。
- 酹子桑:向桑树致敬,古代有用酒浇灌树木以表达敬意的习俗。
典故解析:
- 焚舟赋:出自《焚舟赋》,讲述了一个决绝的故事,表达了作者舍弃过往、追求新生的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是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以豪放而清新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写于作者的晚年,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思考与追求。
诗歌鉴赏
《孟津》是一首描绘秋冬季节景象的诗,开篇以“寒芦风飒飒”引入,生动展现了秋冬的寒意,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接下来的“时节近昏黄”,则通过色彩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时光流转的无情。诗中“木脱千山瘦”描绘了秋冬季节万物凋零的景象,暗含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而“江空一水长”则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尽管外在景象在萧条,但生命的河流依然绵延。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云高鹏北运,天阔雁南翔”,表现了大自然中的生物活动,展现了自然界的广袤与生命的奋发。最后一句“读尽焚舟赋,持觞酹子桑”则是对人生的反思与哲思,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告别与对未来的期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沉思与对生命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芦风飒飒:寒冷的芦苇随风摇动,传达了季节的寒意。
- 时节近昏黄:秋冬时节逐渐接近黄昏,暗示时间的流逝。
- 木脱千山瘦:树木在山中显得愈发瘦弱,象征生命的衰退。
- 江空一水长:江水无边无际,象征时间与生命的延续。
- 云高鹏北运:高空中的大鹏向北迁徙,象征志向与自由。
- 天阔雁南翔:天空辽阔,大雁南飞,展现了自然的壮丽。
- 读尽焚舟赋:通过阅读《焚舟赋》,表达对过去的思考。
- 持觞酹子桑:举杯向子桑致敬,象征对生命的尊重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
- 拟人:赋予自然界以情感,使之更具感染力。
- 对仗:如“云高鹏北运,天阔雁南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生命的脆弱和对未来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沉思与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芦:象征严冬与孤寂。
- 昏黄: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鹏与雁:象征志向与生命的选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焚舟赋》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舍弃过去,追求新生
B. 对自然的赞美
C. 人生的无常 -
“云高鹏北运”的意象意味着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自由与志向
C. 时间的流逝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孟津》与李白《静夜思》进行对比,两者都涉及到对时光与生命的思考,但《静夜思》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孟津》则将自然景象与哲理结合,展现出更为广阔的视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汪元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