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细细桃枝竹,疏疏麂眼篱。
雪霜烧葑夜,月露采菱时。
腰斧登山早,移罾出浦迟。
关心尽幽事,恨汝不能诗。
白话文翻译
细细的桃枝和竹子,稀稀落落的麂子眼篱笆。
雪霜之夜烧葑的火,月光和露水时节采集菱角。
我早早就用腰斧上山,迟迟才把渔网从水边移出。
关心的是那深幽的事情,恨你不能写诗来表达。
注释
- 细细桃枝竹:形容桃树枝叶细小,竹子稀疏。
- 疏疏麂眼篱:麂子眼是指篱笆上留的空隙,意指篱笆不密。
- 雪霜烧葑夜:雪霜中夜晚烧葑(葑是一种水生植物),描绘了寒冷的夜晚。
- 月露采菱时:指在月光和露水的照耀下采摘菱角的时节。
- 腰斧:指腰间挂着的斧头,通常用于砍伐树木。
- 移罾出浦迟:指将渔网从水中移出,暗示捕鱼的延迟。
- 关心尽幽事:表达对深奥事情的关心。
- 恨汝不能诗:表达对友人的惋惜,认为其无法作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晚号老度,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文学家和军事家。他一生致力于恢复国家的事业,作品风格清新、高远,情感真挚,尤其擅长于诗、词、散文等多种文学形式。陆游的诗歌多反映家国情怀和个人遭遇,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
创作背景
《泛湖至东泾》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国家动荡不安之际,诗人虽身处仕途之中,但心系国家命运,常常在诗中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与对友人的关心。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湖边游览的情景,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开头两句描绘了春日的宁静,桃枝、竹子和麂眼篱展现了自然的纯朴。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雪霜和月露反映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表现出诗人对生机勃勃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后四句则转向内心的情感,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山林中的劳作和对友人的惋惜,表达出对友人不能作诗的无奈与情感的深入。整首诗构成了一个生动的自然画面,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友人的关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细细桃枝竹:细致的桃枝和竹子,表现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景象。
- 疏疏麂眼篱:篱笆稀疏,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暗示了诗人对宁静环境的向往。
- 雪霜烧葑夜:描写寒冷的夜晚,反映出大自然的严酷与诗人的坚韧。
- 月露采菱时:月光和露水交相辉映,时节的变化富有诗意。
- 腰斧登山早:诗人勇敢地上山,表现出他勤劳与坚韧的性格。
- 移罾出浦迟:渔网移出水面,暗示着生活的平淡与琐碎。
- 关心尽幽事:表达了对深厚情感的关切,增添了诗的情感层次。
- 恨汝不能诗:对友人未能作诗的惋惜,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如“细细桃枝竹”对“疏疏麂眼篱”。
- 意象:桃枝、竹子、雪霜、月露等意象交织,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氛围。
- 拟人:通过“恨汝不能诗”使友人具有人性化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表现了对宁静生活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惋惜,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桃枝:象征春天与希望,代表着美好的生活。
- 竹:象征坚韧与正直,体现诗人高洁的品格。
- 雪霜:象征艰辛与困境,反映出生活的不易。
- 月露:象征清新与灵动,代表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腰斧:象征劳作与拼搏,体现出诗人的坚韧精神。
- 渔网:象征生活的平淡与琐碎,反映出诗人对日常生活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细细桃枝竹”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荒凉
- B. 清新自然
- C. 浪漫
-
诗中提到的“月露”主要指代哪个季节的特征?
- A. 秋天
- B. 冬天
- C. 春天
-
诗人对友人的情感是:
- A. 忘记
- B. 惋惜
- C. 忽略
答案:
- B. 清新自然
- C. 春天
- B. 惋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春望》 - 杜甫
- 《再别康桥》 - 徐志摩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与《泛湖至东泾》都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思,但杜甫的诗歌更倾向于表达对国事的忧虑,而陆游的诗则更偏向于对自然与友谊的描绘。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