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审言与孙少述会游审言以病不至》

时间: 2025-01-01 03:51:11

三吴高士厌英躔,乘兴南来得暂延。

俗役更思抛吏几,胜游还约泛湖船。

平生慕义如饥渴,自昔论交孰后先。

独恨良朋不相对,一吟嘉句重悁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吴高士厌英躔,
乘兴南来得暂延。
俗役更思抛吏几,
胜游还约泛湖船。
平生慕义如饥渴,
自昔论交孰后先。
独恨良朋不相对,
一吟嘉句重悁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三吴地区的高士们厌倦了官场的纷扰,乘着兴致南来,暂时延留在这里。世俗的事务让我更想抛开那些官职的束缚,胜利的游玩还约定了泛舟湖上的乐趣。平生对义气的渴望犹如饥渴,自古交友中谁在前谁在后都无所谓。唯独遗憾的是良朋不能相聚,我吟诵着美好的诗句,感情却更加沉重。

注释:

  • 三吴:指的是江南地区,包括今江苏、安徽和浙江一带,以其文化和人才闻名。
  • 高士:指德才兼备的士人,追求理想的隐士。
  • 英躔:指官场的荣华富贵,诗人对此表示厌倦。
  • 俗役:指世俗的工作和责任。
  • 抛吏几:抛弃官职的想法。
  • 胜游:愉快的游玩。
  • 慕义:渴望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 嘉句:美好的诗句。

典故解析:

诗中提及的“高士”与“慕义”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理想生活和友谊的追求,常见于文学作品中。诗人用“饥渴”来形容对友情的渴望,突显了其心中对理想的执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遘,宋代诗人,生于三吴地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闻名。其作品多以山水游历及交友为题,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沈遘因病未能赴约与朋友游玩时,表达了他对友情的渴望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沈遘的细腻笔触,生动地描绘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渴望。诗中的“高士”与“俗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示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逃避。尤其是“慕义如饥渴”的情感表达,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最后两句“独恨良朋不相对,一吟嘉句重悁悁”更是将这种孤独感推向高潮,展现了友谊在诗人心中的重要性。

沈遘的笔调清新,情感真挚,具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整首诗通过形象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呈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高洁情怀,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吴高士厌英躔:三吴地区的高士们对官场的荣华富贵感到厌倦。
  2. 乘兴南来得暂延:他们兴致勃勃地南来,暂时留在这里。
  3. 俗役更思抛吏几:对世俗的职责更想抛弃那些官职的束缚。
  4. 胜游还约泛湖船:愉快的游玩仍然约定了在湖上划船的乐趣。
  5. 平生慕义如饥渴:一生以来对义气的渴望如同饥饿的渴求。
  6. 自昔论交孰后先:自古以来交友中谁在前谁在后都不再重要。
  7. 独恨良朋不相对:唯一感到遗憾的是良朋无法相聚。
  8. 一吟嘉句重悁悁:吟诵美好的诗句时,感情却愈加沉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对友情的渴望比作“饥渴”,生动形象。
  • 对仗:诗句中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一系列的描述,强化了主题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述对友情的渴望与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表达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诗人以清新的笔调展现了对高洁友谊的向往,展现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的高尚情操。

意象分析:

  • 高士:象征理想与追求。
  • 湖船:代表自由与放松的生活方式。
  • 嘉句:象征文化与友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三吴”是指哪个地区?

    • A. 华北
    • B. 江南
    • C. 西南
    • D. 东北
  2. 诗人对“俗役”的态度是:

    • A. 喜欢
    • B. 厌倦
    • C. 忽视
    • D. 追求
  3. 诗中“独恨良朋不相对”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望
    • B. 欢喜
    • C. 愤怒
    • D. 孤独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友谊的追求。
  • 王维《山居秋暝》:展现隐士的生活与对大自然的赞美。

诗词对比:

沈遘与陶渊明的作品均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沈遘更加强调友情的重要性,而陶渊明则更多地表现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