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1-04 09:45:07

参差楼阁连云起。

满马尘飞地。

薜萝风趣上朝簪。

招手閒云来去两无心。

花时载酒江湖老。

知被浮沤恼。

炊粱梦醒忆难真。

赢得陶然一醉瓮头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参差楼阁连云起。满马尘飞地。薜萝风趣上朝簪。招手閒云来去两无心。花时载酒江湖老。知被浮沤恼。炊粱梦醒忆难真。赢得陶然一醉瓮头春。


白话文翻译:

参差不齐的楼阁直入云端,马蹄扬起的尘土满地飞扬。薜萝的风趣在朝簪上徐徐展开,招手之间,闲云来去毫无牵挂。花时节里,载着美酒的我在江湖中渐渐老去,心知被浮泛的泡沫所困扰。梦中炊粱时醒来,想起那难以真实的回忆。最终,赢得陶然自醉,纵情于春天的快乐之中。


注释:

  • 参差:形容高低不平,错落有致。
  • 楼阁:指高楼和阁楼。
  • 满马尘飞地:马跑时扬起的尘土满地飞扬。
  • 薜萝:一种植物,常用于装饰。
  • 朝簪:指女子用来插发的簪子。
  • 浮沤:水面上的泡沫,象征着虚无、短暂。
  • 炊粱:指做饭,炊的粮食。
  • 瓮头春:指春天的美好时光和酒的陶醉。

典故解析:

此诗未直接引述特定典故,但通过意象如“江湖”、“陶然”等,表现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文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猷(1880-1940),字百龄,号梅庵,近现代著名诗人,江苏人。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富有意趣见称,常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心境自由、陶醉于自然的时期,反映了他对人生短暂与美好时光的感悟,同时也寄托了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虞美人·三首 其三》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感慨。开篇“参差楼阁连云起”不仅描绘了一幅高楼与蓝天相接的画面,也寓意着诗人对理想之境的追求。接下来的“满马尘飞地”,则表现了生活的繁忙与奔波,暗示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薜萝风趣上朝簪”这一句,将自然与生活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美的感悟。接着“招手閒云来去两无心”,通过闲云的意象,传达了一种洒脱与随意的生活态度,似乎在表达对自由的渴望。

诗中“花时载酒江湖老”描绘了诗人随着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青春与美好时光的珍惜。最后,“赢得陶然一醉瓮头春”,则把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醉酒后的恬淡与宁静,流露出对生活的满足与陶醉。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入个人情感,体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独特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参差楼阁连云起:描绘高楼错落有致,直入云端,象征理想与追求。
  2. 满马尘飞地:表达生活的繁忙,尘土飞扬,暗含人生的奔波。
  3. 薜萝风趣上朝簪: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生活中的细腻与美。
  4. 招手閒云来去两无心:闲云自由自在,反映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5. 花时载酒江湖老:表达人生如花易逝,珍惜当下的情感。
  6. 知被浮沤恼:反映对生活中浮华与虚无的思考。
  7. 炊粱梦醒忆难真:梦中醒来,追忆过去,感慨时光流逝。
  8. 赢得陶然一醉瓮头春:最终在春天的醉意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江湖”,比喻人生的旅途。
  • 拟人:闲云来去,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招手闲云来去两无心”,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短暂时光的珍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楼阁:象征理想与追求。
  • 尘土:代表生活的繁忙与艰辛。
  • 闲云:象征自由与洒脱。
  • 花时:象征美好与短暂的时光。
  • 陶然:反映对生活的满足与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该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之美 B. 人生哲理 C. 乡愁 D. 战争

  2. “参差楼阁连云起”中的“参差”指的是什么? A. 高低不齐 B. 漂浮不定 C. 美丽动人 D. 直入云端

  3. 诗中“花时载酒江湖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酒的喜爱 B. 对青春流逝的感慨 C. 对旅行的渴望 D. 对自然的敬畏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郑猷与李清照:两位诗人都表现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情感,但郑猷更注重自然和人生的哲理,而李清照则多描写个人情感与离愁。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近现代诗词流派与作品分析》
  • 郑猷相关研究文献与论文

以上内容为《虞美人·三首 其三》的综合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