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时间: 2025-01-04 09:11:50

江湖听雨归来客。

手剪吴淞碧。

笛声叫起倦魂时。

飞过濛濛香雪一千枝。

少年多少熏兰麝。

金凤钗梁挂。

年来我但写莲经。

要伴荒庵一粟夜灯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湖听雨归来客,
手剪吴淞碧。
笛声叫起倦魂时,
飞过濛濛香雪一千枝。
少年多少熏兰麝,
金凤钗梁挂。
年来我但写莲经,
要伴荒庵一粟夜灯青。


白话文翻译:

在江湖上听雨的归来客,手中剪下的是吴淞的碧绿。笛声在倦怠的时刻唤醒了沉睡的灵魂,飘过如雾如烟的香雪一千枝。年轻时多少人沉醉于熏香和兰麝,金色的凤钗在发间轻轻悬挂。近年来我只写莲花的经典,愿在荒凉的寺庙中伴着一粟的青灯度过夜晚。


注释:

字词注释

  • 江湖:指水乡泽国,也可指漂泊的生活。
  • 吴淞:指长江入海口的吴淞口,意为这里的水色如碧。
  • 倦魂:疲惫的灵魂。
  • 熏兰麝:指熏香的兰花和麝香,象征美好与享乐。
  • 莲经:指与莲花有关的经典文献。
  • 荒庵:荒凉的寺庙。
  • 一粟夜灯:夜晚只有一粒米的灯火,象征生活的清贫。

典故解析

  • 兰麝:古代文人常用香气代表高雅的品位。
  • :在佛教中象征纯洁,常被文人寄托理想与情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1841),字必,号惭庵,清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及思想家。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社会的批判及对理想的追求,尤其在诗歌中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和深邃的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归来与安宁生活的渴望,同时反映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精神寄托的追求。


诗歌鉴赏:

《虞美人》展现了诗人在经历江湖生活后的归来思考,充满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开篇以“江湖听雨归来客”引入,透露出一种旅途的疲惫与归来的渴望,继而通过“手剪吴淞碧”描绘出归途的自然美,诗人在此时感受到大自然的包容与温暖。

诗中“笛声叫起倦魂时”更是道出了生活的疲惫与对艺术的渴求,笛声如同灵魂的召唤,唤醒了内心深处的情感。接着,诗人回忆起年轻时的种种享乐,香气四溢的兰麝成了过往美好时光的象征,金凤钗梁则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诗人以“年来我但写莲经”表达了自己对物质生活的超越与对精神寄托的追求,愿意在荒凉的寺庙中找寻内心的宁静,借此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心态。这首诗整体上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充满了哲理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湖听雨归来客:客人归来,听着江湖的雨声,心中寄托着无尽的思绪。
  • 手剪吴淞碧:手中剪下的是如碧水般的江河,象征着自然的美好。
  • 笛声叫起倦魂时:笛声在疲倦时刻唤醒沉睡的灵魂,体现出艺术的魅力。
  • 飞过濛濛香雪一千枝:香雪如雾般飘散,暗示着过往的美好与怀念。
  • 少年多少熏兰麝:回忆年轻时的享乐与奢华,表现出对往昔的感慨。
  • 金凤钗梁挂:金色凤钗在发间轻轻悬挂,象征着美好与高贵的生活。
  • 年来我但写莲经:近年来只关注内心的修行与精神追求,体现出对物质追求的超越。
  • 要伴荒庵一粟夜灯青:愿在荒凉的地方守着一盏青灯,象征着清贫却宁静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香雪一千枝”,用香雪比喻美好事物,增强了诗意。
  • 对仗:如“少年多少熏兰麝,金凤钗梁挂”,体现出工整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对人生经历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归来生活的向往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湖:象征着流动与变幻的人生。
  • :象征着洗净与重生的希望。
  • 兰麝:象征着高雅与享乐的人生追求。
  • :象征着纯洁与精神追求的寄托。
  • 夜灯:象征着孤独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江湖”主要指的是? A. 河流与湖泊
    B. 旅途与漂泊生活
    C. 农田与乡村

  2. 诗人近年来只写“莲经”,这反映了他对什么的追求? A. 物质生活
    B. 精神寄托
    C. 游山玩水

  3. “金凤钗梁挂”中的“金凤”象征着什么? A. 美好与奢华
    B. 贫穷与苦难
    C. 自然与和谐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对比龚自珍的《虞美人》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慨,但龚自珍更侧重于对精神追求的思考,而李清照则更加关注内心的情感与记忆。两者在意象运用上都充满了自然的气息,但表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龚自珍诗文选集》
  • 《清代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