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役朱方道路诗》

时间: 2025-01-04 08:01:21

分繻出帝京。

升装奉皇穆。

洞野属沧溟。

联郊溯河服。

日映青丘岛。

尘起邯郸陆。

江移林岸微。

岩深烟岫复。

岁严摧磴草。

午寒散峤木。

萦蔚夕飙卷。

蹉跎晚云伏。

霞志非易从。

旌躯信难牧。

岂慕淄宫梧。

方辞兔园竹。

覊心亦何言。

迷踪庶能复。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循役朱方道路诗

作者: 沈约 〔南北朝〕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分繻出帝京。升装奉皇穆。洞野属沧溟。联郊溯河服。
日映青丘岛。尘起邯郸陆。江移林岸微。岩深烟岫复。
岁严摧磴草。午寒散峤木。萦蔚夕飙卷。蹉跎晚云伏。
霞志非易从。旌躯信难牧。岂慕淄宫梧。方辞兔园竹。
覊心亦何言。迷踪庶能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从帝京出发的旅程,诗人身着华服,恭敬地前往皇宫。一路上,苍茫的野外延展至深邃的海洋,郊野上河流蜿蜒,日光映照着青丘岛,尘埃在邯郸的陆地上升起。江水轻轻流动,树木的影子在微风中摇曳,山岩深处烟雾缭绕。岁月的严寒摧残着山间的草木,午后的寒风吹散了峭壁上的树木。黄昏时分,晚风卷起了云彩,时光在这里显得如此漫长,仿佛在等待着什么。霞光的志向难以追寻,旌旗的旅程难以驾驭。难道我会向淄川的宫殿渴望?又或者我会辞别兔园的竹林?对这种羁绊的心情又能说些什么呢?迷失的足迹是否还有可能再现?

注释

  • 分繻:指分开,指的是把路途分开。
  • 帝京:指都城,通常是指洛阳或南京等地。
  • 皇穆:形容皇帝的威仪。
  • 洞野:广阔的原野。
  • 沧溟:指海洋,寓意深远。
  • 青丘岛: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理想的归宿。
  • 尘起:尘土飞扬,形容行车的情景。
  • 萦蔚:形容风起云涌的样子。
  • 霞志:指对于理想的追求。
  • 淄宫梧:淄川的王宫,以此作为向往的对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约(441年-513年),字景仁,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以诗词闻名。他的诗歌兼具音韵美和意境,常以抒情为主,体现了南朝的文人风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北朝时期,正值动荡年代,诗人以此描绘旅途的艰辛与理想的追求,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循役朱方道路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旅途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寻。诗的开篇就以“分繻出帝京”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历史感的场景。诗人以“升装奉皇穆”表现出对皇权的敬畏与责任,让人感受到一种庄重而又沉重的使命感。

在接下来的景物描写中,诗人通过“日映青丘岛”、“尘起邯郸陆”等细节,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与旅途的艰辛,仿佛每一处风景都在诉说着旅人的孤独与思索。诗人在描绘自然时,往往与内心的情感相交织,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思考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表达了对人生轨迹的迷茫和对未来的无奈,“霞志非易从”与“旌躯信难牧”显示了理想的遥不可及,令人感慨。最后几句,“覊心亦何言。迷踪庶能复”,则是对自身境遇的反思,流露出对未来的期许与对现实的无奈,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分繻出帝京”:描述出发的情景,暗示着离开故土的情感。
  • “升装奉皇穆”:体现出对皇权的尊重与使命感。
  • “洞野属沧溟”:描绘广阔的自然景观,象征着无边的旅途。
  • “岁严摧磴草”:用严寒与时间的摧残,传递出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霞志非易从”,将追求理想比喻为不易追寻的云霞。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使得诗句韵律感强烈,朗朗上口。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旅途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丘岛:象征着理想与追寻的归宿。
  • 霞光:寓意美好与希望,却又难以触及。
  • 晚云:象征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丘岛”象征着什么? A. 现实的归宿
    B. 理想的追寻
    C. 旅途的艰辛
    D. 自然的美好

  2. “霞志非易从”中的“霞志”指的是什么?
    A. 对皇权的渴望
    B.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 对自然的喜爱
    D. 对世俗的放弃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同为南北朝时期诗人的谢灵运的作品相比,沈约的《循役朱方道路诗》更注重情感的抒发与自然景观的描绘,而谢灵运则更倾向于山水的描写与哲理的思考。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南朝诗词选集》
  • 《沈约诗文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