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明堂登歌 歌青帝辞》
时间: 2025-01-04 08:16: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梁明堂登歌 歌青帝辞》
帝居在震。龙德司春。开元布泽。含和尚仁。羣居既散。岁云阳止。饬农分地。民粒惟始。雕梁绣栱。丹楹玉墀。灵威以降。百福来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青帝(春天的神明)在阳春时节的景象。青帝居住在震(春雷之地),展现出龙的德行,掌管春天的恩泽。开元之际,春雨普降,滋润大地,农民们开始忙碌,播种希望。此时,万物复苏,岁月也在阳光下停驻。政府对农田进行合理分配,人民的粮食刚开始丰收。华丽的建筑与精致的装饰在春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神灵的威严降临,带来了百福安宁,国泰民安。
注释:
- 帝居:指青帝居住的地方。
- 震:在五行中与春雷相应,象征春天。
- 龙德:龙象征着帝王之德,春天的慈祥。
- 开元:指春天的开始,象征万物复苏。
- 饬农:指治理农业。
- 雕梁绣栱:形容建筑的华丽精致。
- 丹楹玉墀:形容建筑的色彩鲜艳。
- 灵威:神灵的威严。
典故解析:
“青帝”是古代中国对春天的神祇的称呼,象征着自然界的复苏与万物生长。在古代神话中,青帝与农业、丰收密切相关,因此诗中提到的“饬农分地”、“民粒惟始”均反映了对农业的重视及春天带来的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约,字景仁,号景明,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主要活跃于南朝梁和南朝陈。他的诗歌以清丽、婉约著称,常常写景抒情,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革之际,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农业丰收的渴望。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国家与人民生活的关切。
诗歌鉴赏:
《梁明堂登歌 歌青帝辞》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青帝的神明形象与春天的生机勃勃,传达出对春天的赞美与对农业丰收的期待。诗的开篇便点明了青帝的居所,运用了“震”这一象征,展现了春天的气息。接着,诗人通过“龙德司春”,将青帝的德行与春天的恩泽紧密相连,反映了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关系。
在描绘农事时,诗人提到“饬农分地”,表现出对农民辛苦劳作的认可,体现了对社会经济的关心。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语言上雅致,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仗和象征,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最后,诗的结尾“灵威以降,百福来绥”更是将青帝的灵威与百姓的福祉相结合,展现了对安定社会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这种寓意深远的结尾,犹如春风化雨,给人以希望与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帝居在震:青帝居住于春雷之地,象征春天的开始。
- 龙德司春:青帝以龙的德行来掌管春天。
- 开元布泽:春天的雨水开始滋润大地。
- 含和尚仁:春天带来温暖与仁爱。
- 羣居既散:万物复苏,动物们重新聚集。
- 岁云阳止:春天的阳光照耀万物。
- 饬农分地:政府合理分配土地,促进农业发展。
- 民粒惟始:百姓的粮食开始丰收。
- 雕梁绣栱:精美的建筑物象征着繁荣。
- 丹楹玉墀:色彩鲜艳的建筑体现了生机。
- 灵威以降:神灵的威严带来安宁。
- 百福来绥:百姓因神灵的庇护而安宁幸福。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使用了许多对仗工整的句子,如“雕梁绣栱,丹楹玉墀”。
- 象征:青帝象征着春天与生机,体现了自然的力量。
- 拟人:将春天拟人化,赋予其温暖与仁爱。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对农业丰收的期待以及对国家安宁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帝:春天的神明,象征新的开始与生机。
- 龙:代表权威与力量,象征春天的生机。
- 雕梁绣栱:华丽的建筑,象征繁荣与富饶。
- 百福:代表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帝”象征什么?
- A. 冬天
- B. 春天
- C. 夏天
- D. 秋天
-
“龙德司春”中“龙德”指的是什么?
- A. 统治者的德行
- B. 动物的德行
- C. 自然的力量
- D. 农民的辛苦
-
诗中提到的“饬农分地”反映了什么主题?
- A. 对战争的描述
- B. 对农业的重视
- C. 对旅行的向往
- D. 对科技的赞美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by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by 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侧重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受。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注重于春天的气息与人情,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与友谊的热爱。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详细解读古代诗词的背景与风格。
- 《沈约诗文集》:收录沈约的主要作品及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