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功高礼洽,德尊乐备。
三献具举,百司在位。
诚敬罔愆,幽明同致。
茫茫亿兆,无思不遂。
盖之如天,容之如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功德的高度评价和对礼仪的重视。功高的名声,与礼节的和谐,德行的崇高,与乐器的齐备,三献的礼仪齐全,百官都在其位,诚心诚意,毫无过失,阴阳两界皆能归于一处。广阔的亿万众生,没有一个愿望无法实现。像天一样覆盖,像地一样包容。
注释:
- 功高礼洽:功劳显赫,礼仪周到。
- 德尊乐备:德行高尚,乐器齐全。
- 三献:指古代祭祀时的三种献品。
- 诚敬罔愆:真诚和敬,毫无差错。
- 幽明同致:阴间和阳间都能达到。
- 茫茫亿兆:广大的亿万生灵。
- 无思不遂:没有一个愿望不能实现。
- 盖之如天,容之如地:像天空一样覆盖,像大地一样包容。
典故解析:
- 三献:源自古代祭祀制度,表示对祖先和神明的尊敬和供奉。
- 阴阳同致:反映了中国古代对阴阳和谐的哲学思想,强调生死之间的统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约(441年-513年),字景仁,号逸人,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以骈文著称,风格典雅,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的关心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梁宗庙歌七首》是沈约为梁朝宗庙所作,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期望,反映了当时对礼仪和德行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庄重的语调开始,强调功德与礼仪的统一,说明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的繁荣依赖于公正的礼节和崇高的道德。诗中提到的“三献”,不仅是对祖先的敬仰,也是对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视,体现了古人对礼仪的极高尊重。
沈约的诗歌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礼仪与德行比作天和地,强调了其包容性与重要性。诗的后半部分提到“茫茫亿兆,无思不遂”,表达了对民众美好愿望的关注,预示着在良好社会氛围下,人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崇高和庄重,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理想的追求和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功高礼洽:强调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的成功与礼仪的重要性。
- 德尊乐备:指出道德的崇高与乐器的齐备,暗示文化的繁荣。
- 三献具举:祭祀的完整性,显示对传统的尊重。
- 百司在位:各级官员都应在自己的位置上尽职尽责。
- 诚敬罔愆:强调真诚与敬重,无懈可击。
- 幽明同致:阴阳相通,生死无阻。
- 茫茫亿兆,无思不遂:看似广阔的众生皆能实现愿望。
- 盖之如天,容之如地:表达了包容与宽广的胸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礼仪和德行比作天和地,突出了其重要性。
- 对仗:如“功高礼洽,德尊乐备”,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礼仪与道德的重要性,表达了对社会美好愿望的期许,传达了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功:代表成就与地位。
- 礼:社会规矩与道德约束。
- 德:内在的品格与修养。
- 乐:文化的表现与精神的寄托。
- 亿兆:众生的希望与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个词最能描述诗中提到的礼仪?
A. 轻浮
B. 庄重
C. 随意
D. 复杂 -
“三献具举”主要指的是什么?
A. 祭祀的仪式
B. 君主的权力
C. 文化的传承
D. 人民的愿望 -
诗中提到的“幽明同致”意味着什么?
A. 阴阳相对
B. 生死相通
C. 冲突不断
D. 无法沟通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沈约与陶渊明的作品都表现了对社会理想的追求,但沈约更注重礼仪与道德的结合,陶渊明则向往隐逸生活的自由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人研究》
- 《古诗词选读》
- 《沈约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