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罢征边将 宋祁 〔宋代〕
罢征光禄塞,初入玉门关。 残月边兵尽,寒风壮士还。 旗光侵桂卷,箭镝半星閒。 归赐将军第,长铭窦宪山。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边将结束了在光禄塞的征战,初次进入玉门关。残月下,边疆的士兵都已归尽,寒风中,壮士们也踏上了归途。旗帜的光芒映照着桂树的卷叶,箭矢的尖端在星空中显得格外悠闲。归来后,将军被赐予了府第,他的功绩将永远镌刻在窦宪山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罢征:结束征战。
- 光禄塞:古代边塞名。
- 玉门关:古代边关名,位于今甘肃省。
- 残月:指月亮的残缺部分,常用来形容夜晚的结束。
- 边兵:边疆的士兵。
- 寒风:寒冷的风。
- 壮士:勇敢的战士。
- 旗光:旗帜的光芒。
- 侵桂卷:映照着桂树的卷叶。
- 箭镝:箭的尖端。
- 半星閒:在星空中显得悠闲。
- 归赐:归来后被赐予。
- 将军第:将军的府第。
- 长铭:永远镌刻。
- 窦宪山:古代山名,可能指某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地方。
典故解析:
- 窦宪山:可能指某个古代将军的纪念地,具体典故需进一步考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边塞诗为主,表达了对边疆战士的敬意和对和平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宋祁在得知某位边将结束征战,回归内地时所作,表达了对边将功绩的赞扬和对和平生活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边将征战结束、归来的描绘,展现了边疆战士的英勇和归途的艰辛。诗中“残月边兵尽,寒风壮士还”一句,既描绘了边疆夜晚的寂静,又表达了战士们归家的渴望。而“旗光侵桂卷,箭镝半星閒”则通过意象的叠加,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最后两句“归赐将军第,长铭窦宪山”则是对边将功绩的肯定,将其功绩永远镌刻在历史之中。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战士的敬意和对和平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罢征光禄塞,初入玉门关”:边将结束了在光禄塞的征战,初次进入玉门关,标志着战争的结束和和平的开始。
- “残月边兵尽,寒风壮士还”:残月下,边疆的士兵都已归尽,寒风中,壮士们也踏上了归途,描绘了战士们归家的情景。
- “旗光侵桂卷,箭镝半星閒”:旗帜的光芒映照着桂树的卷叶,箭矢的尖端在星空中显得格外悠闲,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
- “归赐将军第,长铭窦宪山”:归来后,将军被赐予了府第,他的功绩将永远镌刻在窦宪山上,表达了对边将功绩的肯定。
修辞手法:
- 比喻:“旗光侵桂卷”中的“侵”字,形象地描绘了旗帜光芒映照桂树卷叶的情景。
- 拟人:“箭镝半星閒”中的“閒”字,赋予了箭矢悠闲的状态。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残月边兵尽,寒风壮士还”,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边将功绩的赞扬和对和平生活的期盼。通过描绘边将征战结束、归来的情景,表达了对边疆战士的敬意和对和平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月:象征夜晚的结束和归家的渴望。
- 寒风:象征归途的艰辛。
- 旗光:象征战争的结束和和平的开始。
- 箭镝:象征战士的英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残月边兵尽”一句,描绘了什么情景? A. 边疆战士的英勇 B. 边疆夜晚的寂静 C. 战士们归家的渴望 D. 战争的残酷
-
“旗光侵桂卷”中的“侵”字,形象地描绘了什么? A. 旗帜的光芒 B. 桂树的卷叶 C. 旗帜光芒映照桂树卷叶的情景 D. 战争的结束
-
诗的最后两句“归赐将军第,长铭窦宪山”表达了什么? A. 对边将功绩的肯定 B. 对和平生活的期盼 C. 对战争的厌恶 D. 对边疆战士的敬意
答案:1. C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以边塞为题材,表达了对边疆战士的敬意。
- 杜甫的《兵车行》: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昌龄的《出塞》与宋祁的《赠罢征边将》:两者都以边塞为题材,但王昌龄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边疆战士的敬意,而宋祁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宋诗》:收录了宋代诗人的诗作,是研究宋诗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边塞诗选》:收录了古代边塞诗的选集,有助于理解边塞诗的题材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