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和庞佑父》
时间: 2025-01-06 12:39: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和庞佑父
作者: 张孝祥 〔宋代〕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
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
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
剪烛看吴钩。
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
小乔初嫁,香囊未解,
勋业故优游。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
渺渺唤人愁。
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宁静的雪后场景,战乱的尘埃已被洗净,风轻轻地拂过楚地的云彩。谁来为这悲壮的情景写下诗篇,似乎在古城楼上吹响号角?我胸怀湖海的豪情壮志,如今关山之外的风景却让我感慨万千。点亮蜡烛静静地欣赏吴钩(古代剑),依然喜爱那燃烧的犀牛角灯光,海浪翻滚,天际浮沉。回忆往昔,周瑜与谢将军的英勇,富春山水的美丽,小乔初嫁时香囊未解的羞涩,往昔的功业似乎在悠游的时光中流逝。赤壁的矶头夕阳映照,肥水桥边的衰草无声,渺渺的景象引发我心中的忧愁。我想乘风破浪,击楫而行,誓言在这滔滔江水中奋勇向前。
注释:
- 虏尘:指战争带来的污秽与灰尘。
- 楚云:指楚地的云,暗含对故土的思念。
- 吴钩:古代名剑,象征豪情与壮志。
- 赤壁矶头:指赤壁战役的地理位置,象征历史与英雄。
- 香囊未解:小乔初嫁时,未曾解开的香囊,暗示少女的羞涩与美好回忆。
- 击楫:古代划船时用桨击水,表示向前进发的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孝祥,字子野,号南村,宋代著名词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词风豪放,常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及对故国的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宋代,正值北方金朝的侵扰与南宋的建立,诗人借古抒怀,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追思和对时局的感慨。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和庞佑父》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豪情的词作。开篇的“雪洗虏尘静”通过自然景象引入,立即营造出一种宁静与思考的氛围。诗人用“何人为写悲壮”引出对历史的沉思,表现出对古老英雄的敬仰与追忆。
接下来的“湖海平生豪气”展现了诗人壮志未酬的豪情,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现实的感慨。从“剪烛看吴钩”到“剩喜燃犀处”,诗人通过对物象的描写展现了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历史的思考,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在回忆往昔的部分,诗人提及周与谢、小乔等历史人物,借古抒情,令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最后,“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表达了诗人希望追寻理想、奋发向前的决心,给人以激励与希望。
整首词语言精炼,意象丰富,情感深邃,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的独到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雪洗虏尘静:雪花洗净了战乱留下的尘埃,象征着安宁。
- 风约楚云留:微风轻拂,楚地的云彩依然停留,暗示对故乡的思念。
- 何人为写悲壮:谁能为这样的壮丽与悲壮写下诗篇?
- 吹角古城楼:描绘古城的号角声,唤起历史的回响。
- 湖海平生豪气:我胸怀湖海的豪情壮志。
- 关塞如今风景:如今的风景与往昔的壮丽形成对比。
- 剪烛看吴钩:点亮蜡烛静静欣赏古剑,寓意对英雄的向往。
- 剩喜燃犀处:仍然喜爱那燃烧的灯光,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 骇浪与天浮:海浪翻滚,天空浮沉,表现出一种时局的动荡。
- 忆当年,周与谢:回忆起历史上的英雄,表现出对历史的沉思。
- 小乔初嫁,香囊未解:描绘小乔初嫁时的情景,充满了对青年时光的怀念。
- 赤壁矶头落照:赤壁的夕阳映照,象征着历史的回响与思考。
- 肥水桥边衰草:衰草旁的桥,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无情。
- 渺渺唤人愁:渺渺的景象引发了心中的忧愁。
- 我欲乘风去:我想要乘风破浪,象征着追求理想的决心。
- 击楫誓中流:用桨击水,誓言在水中奋勇向前,表现出积极进取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人物与自然现象进行比喻,增添诗意。
- 对仗:词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 排比:通过相似结构的句子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词的主题围绕历史的回忆与个人的豪情,表达了对往昔英雄的敬仰以及对未来的希望,显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纯洁与宁静。
- 云:象征思念与怀念故土。
- 吴钩:象征英雄与壮志。
- 赤壁:象征历史与英雄的战场。
- 香囊:象征青春与美好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开头描绘了什么自然景象?
A. 雨
B. 雪
C. 霜
D. 风 -
“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失落
B. 忧愁
C. 奋斗与希望
D. 无奈 -
诗中提到的“周与谢”指的是哪些历史人物?
A. 曹操与刘备
B. 周瑜与谢将军
C. 李白与杜甫
D. 诸葛亮与司马懿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
- 《江城子·密州出猎》 - 苏轼
诗词对比:
- 《念奴娇·赤壁怀古》 以赤壁为起点,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与张孝祥的《水调歌头》在主题上相近,但苏轼更侧重于历史的沉思,而张孝祥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豪情与追忆。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词学概论》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与欣赏《水调歌头·和庞佑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