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园柳色动,野塘春水生。屡游烦将吏,独此守山城。
白话文翻译:
南边的园子里柳树的颜色开始动起来,野塘里的春水也渐渐涨满。常常游玩的人感到厌烦,唯有我在这座山城中独自守候。
注释:
字词注释:
- 南园:指南边的园子,通常种植有柳树等植物。
- 柳色动:柳树的颜色因春风而动,形容春天的生机。
- 野塘:指的是自然形成的池塘。
- 春水生:春天的水开始上涨,象征着春天的来临。
- 屡游:指常常游玩。
- 烦将吏:形容对官吏的生活感到厌烦。
- 独此:只有在这里。
- 守山城:在山城中守卫,表示诗人留在此地的孤独。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南园”和“山城”可以看作是作者个人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反映出他对于自然的热爱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常常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天,正值万物复苏之时,作者在山城中守卫,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由的向往。
诗歌鉴赏:
《早春诗》是一首以春天的自然景色为背景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南园的柳树和野塘的春水,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开头两句“南园柳色动,野塘春水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的景象,仿佛春风吹拂,柳枝轻摇,水波荡漾,带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接下来的“屡游烦将吏,独此守山城”则转入自我情感的表达,诗人将游玩的乐趣与官场的乏味相对比,流露出一种孤独感和对自然的向往。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春天的美好,还反映了诗人内心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整首诗在意境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生机勃勃的自然与内心的孤独,给人以深刻的思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逃避,展现了对宁静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园柳色动:描写春天来临时,南边园子里的柳树开始发芽,象征着生机。
- 野塘春水生:野外的池塘因春雨而涨满,生动地表现出春水的涌动。
- 屡游烦将吏:常常游玩的人感到厌倦,暗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失望。
- 独此守山城:诗人选择留在山城,显示出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春天的生机与个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柳树的颜色“动”有如人类的情感,生动形象。
- 意象:柳、塘、水构成了春天的意象,传达出自然的美好。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描写春天的自然景色,反映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表达了对宁静自然的渴望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柔美,常与离别、思乡相联系。
- 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流逝,在此寓意春天的复苏和生长。
- 山城:象征诗人的孤独和对安静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南园柳色动”中的“柳”指的是哪种植物? A. 松树
B. 柳树
C. 桃树 -
诗中“屡游烦将吏”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厌倦? A. 自然
B. 官吏生活
C. 农田 -
诗人的情感在诗中表现为: A. 兴奋与快乐
B. 孤独与厌倦
C. 愤怒与失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鸟鸣涧》相比,韦应物的《早春诗》更侧重于表达个人的孤独感与对自然的向往,而王维则更多地通过描写环境中的鸟鸣,展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两首诗虽都是描写春天的作品,但情感基调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